東南網5月21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杜正藍 黃如飛 謝艷荔 通訊員 吳楠 徐璜)至今年,距離詔安縣鐵枝木偶戲成為第一批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轉眼過去了13年。此后,幾批次的非遺名錄,詔安剪瓷雕工藝、黃金興、彩扎技藝等項目先后入選。如今的詔安,不只對非遺,更是將縣域的諸多傳統文化項目都加以保護和傳承,并不斷創新,走出一條良性的傳承和發展的路子。
傳承雖有陣痛,初心不改
詔安氣候炎熱,多雨潮濕,很多詔安人有喝涼茶的習慣。其中,白眉涼茶駐足者眾。
白眉涼茶是詔安的百年老字號,漳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現在已傳承至第四代。傳承人沈周松自小跟隨父親學習涼茶的制作方法,還協助父親整理了涼茶配方,規范涼茶制作流程。
“我想讓這一品牌走出詔安,這對傳承這項技藝有幫助?!鄙蛑芩烧f,在他手里,白眉涼茶完成了商標注冊,然而發展并不那么順利。
“涼茶都是手工制作,年輕人沒耐心不愿意做。加上被機械化制作沖擊,面臨著諸多難題?!鄙蛑芩山榻B,目前白眉涼茶雖然開啟連鎖店、聯營店模式,且規模已達到百余家。但飲料行業強大的競爭對手占領了終端市場,使白眉涼茶面臨瀕危之境。
雖然壓力重重,但是沈周松依舊未放松對傳統的尊重。“涼茶的配方沿用了近百年,未有問題,作為后人,我理當要嚴格傳承,這才是對傳統的尊重?!鄙蛑芩筛嬖V記者,涼茶入口的苦澀感,通過某種食品添加劑就可以減弱,但他堅持不使用任何添加劑,而是另辟蹊徑,將涼茶手工壓縮后,裝入掏空的柚皮、橘皮里再次壓縮,將涼茶制作成類似普洱茶、袋泡茶的新喝法。
這是“固執”的傳承人,對非遺發自內心的尊重。在詔安,諸多非遺傳承人也面臨著各種壓力,但他們都在堅守——緊跟時代腳步推陳出新,卻不改初心。
技藝代代相傳,直面沉浮
不改初心的詔安非遺傳承人,也正結合時代特點不斷創新、改變自身的表現形式,直面沉浮,讓技藝代代相傳。
作為詔安“元老級”非遺項目,鐵枝戲歷經了兩次重生。
1955年,詔安縣鐵枝木偶劇團進京參加全國木偶戲曲匯演,風光一時。之后,劇團因時代變革,幾近斷代。好在詔安人沒有放棄這門手藝,他們在閩粵邊界自發組建了20多支農民木偶劇團,將手藝傳承了下來。直到1994年,鐵枝木偶劇團在荷蘭國際木偶藝術節亮相,引起轟動。然而,當時代迎來新的跨越發展時,劇團無因法滿足觀眾的需求,又淡出了觀眾的視線。
“劇團必須要往專業演出的方向突圍?!闭f起鐵枝戲出路,鐵枝木偶劇團團長吳廣成認為,傳承藝術形式是正確的選擇,但藝術表現方面還需要求創新、改革,不斷適應市場和群眾需求,才能博得眾彩。
在非遺的保護與傳承上,詔安人進行了有益嘗試。2013年,詔安縣白洋鄉在白石中心小學創辦了揚帆少年宮鐵枝木偶社,并聘請多名鐵枝戲表演藝術家任教,吳廣成就是其中一名。
“學生們對鐵枝木偶的興趣很濃,十分好學?!眳菑V成說,木偶社的表演隊已經參加不少的各級戲曲表演及活動,將鐵枝木偶表演得有模有樣。幾年下來,來學鐵枝戲的孩子們越來越多,讓他感到很欣慰。
2017年7月,白洋鄉白石中心小學入選福建省中小學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培育示范校建設對象名單。
老樹開出新花,繼往開來
在完整地傳承眾多非遺項目的同時,傳承者們也各顯神通,讓這些項目在當下煥發新活力。
“保護和傳承是我們的使命,也還要繼往開來?!秉S英強對非遺傳承有自己想法,他是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黃金興第四代傳承人。在他的努力下,黃金興這棵“老樹”開出了新花。
2007年,黃英強接過黃金興傳承重擔。當時,這一百年老字號也正面臨著市場沖擊。如何突破?黃英強結合健康生活理念,把降低黃金興鹽分這一工藝作為首要任務,研究咸金棗與人體所需鹽分的配比,將鹽度大幅度下降。這一嘗試,讓黃英強敲開了產品多元世界的大門,打開了市場。
據統計,2017年黃金興僅電商銷售額就超過2000萬元,產品總銷量超過1.5億,同比增長30%以上。
黃金興創新的腳步并沒停下。2018年青梅推介會上,黃金興與福建農林大學達成校企合作共識。同時,黃英強還擬將40畝的舊廠翻新,打造成集旅游、品嘗、體驗于一體的觀光工廠。通過讓游客近距離參觀百年非遺的制作工藝,打響非遺品牌。
記者手記>>>
在生產中保護,在發展中堅守
福建日報記者 謝艷荔
非遺產品已經成為文化產品的重要部分。
像詔安的省級非遺黃金興,近年來,通過改進工藝,更加適應現代人的口味;通過電商平臺,擴大產品銷量;通過校企合作,提升產品的科技含量;最近,還將打造集旅游、品嘗、體驗于一體的觀光工廠,傳播非遺的精神內涵??梢哉f,黃金興已經走出一條良性的傳承和發展的路子,那就是在生產中保護,在發展中堅守。
非遺產品作為一種文化產業來發展,還需注意幾個問題:一、保護和傳承是首要目的,不能為了發展生產,放棄傳統工藝,走工業化道路。這方面,白眉涼茶堅守老工藝難能可貴。二、既然保護和傳承是首要的,就不能全推給市場,政府還是要多扶持,相關部門和學界要提供智力支持和專業指導。三、非遺的衍生品市場空間巨大,可以把創意產業融入非遺衍生品市場,讓現代和傳統共振。例如,鐵枝木偶在衍生品市場或可大有作為。
非遺傳承需堅守靈魂保留精華。將非遺及其資源轉化為文化產品,有望讓眾多非遺技藝重返民間、重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