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學校社會 聯手習慣養成教育
2017年9月,在廈門舉行的“金磚”會晤中,一群文雅可愛的孩子為南非總統及夫人、泰國總理及夫人、巴西總統、印度總理等參會的國家領導人獻花,吸引了眾多欣賞的目光。這些孩子都是來自廈門實驗小學的學生。會晤期間,他們圓滿地完成了機場接機和導引等任務,優雅的舉止和完美的禮儀贏得了一片贊譽。
走進廈門實驗小學。課間,孩子們在操場的鳳凰樹下奔跑嬉戲。但只要有教師走過,無論在操場還是教學樓走廊上,總會有學生停下腳步喊一聲“老師好”或者行個少先隊禮,教師也自然地駐足點頭致意。
“我們一直堅持學生日常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在生活中的各個場合,都要彬彬有禮,做一個文明人。”實驗小學的校長何寶群拿出3冊《實小文明人成長手冊》介紹說,這是學校和家長一起編寫的,按年齡分類,包括形象禮儀、課堂禮儀、集會禮儀、課間活動禮儀、交往禮儀、公共禮儀……從家里到學校以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規范要求。
以《手冊》為依據,實小對各年級學生進行文明禮儀、總集、出操、按時到校、課間文明、課堂紀律、路隊接送等常規訓練,通過文明禮儀、文明交通、文明出行、文明用餐等養成教育,使學生的行為規范內化為自身素質,“習慣成自然”。
文明禮儀教育不能局限在學校,實小還在不斷探索德育的“家校學習共同體”。除了每學期舉辦家教講座、召開家長會、“家長開放日”,學校還特地從廈門航空及其他專業機構聘請禮儀師,定期給全體家長上課,培訓家長成為孩子的文明示范。
廈門實小有個有趣的傳統,許多學生的入隊儀式并不在學校,而是在小區、大院里舉行。原來,實小老師曾在與家長、社區、物業交流時發現,不少孩子在學校是好學生,但走出校門后卻常常淘氣,比如在家中不講理或在小區亂按電梯玩。為此,實小在附近社區啟動了“爭當大樓大院的好孩子”活動:把入隊、表彰會放到社區的大樓大院舉行。
“孩子們在左鄰右舍的注視下戴上紅領巾,接受表彰,讓鄰居、物業叔叔阿姨作為見證人,也成為平日表現的監督者。”何寶群說,通過多種方式來告訴孩子,在家庭、學校、社區都應該言行一致,文明有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