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兄如父樹好表率 孝敬長輩兄弟友愛?
村落里的吳氏宗祠,現在是老年人活動中心,日常村里有活動,或者老年人的日常活動,都在這里。關于這座宗祠,是一個關于孝道與親情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叫吳東籬(1465年—1528年)。東籬20歲的時候,父親去世了,這個年紀,正是懷揣夢想的年紀。但是對于東籬來說,父親早逝,家徒四壁,一家人連吃飯都成問題,談何夢想?
為了這個家,東籬的母親付出了很多,為了能讓自己的孩子吃上一口飯,好好讀書,她經常餓著肚子干活,省下糧食,給自己的孩子。前有孟母三遷,后有吳母推食。不久,東籬發現了母親的這個秘密。那個晚上,他跪在母親面前,求母親拿起飯碗吃飯,如果母親有一頓飯不吃,他就跪著不起來,自己也陪著。20歲,為了生計,身為長子的東籬放棄了自己的夢想,成為家里的頂梁柱,四處奔走。1508年,40歲的東籬,迎來了人生的另一個變故,弟弟吳履素去世。長兄如父,面對親人的離世,他做出了一個決定,將本來應該由他和弟弟共有的古宅大厝,全部贈予弟弟的兒子吳希江,自己在邊上重新修了一座古厝,也就是現在的吳氏宗祠,并寫下保證書,讓其世代子孫,不得爭奪這間家傳大厝,這座大厝,就是現在的履素宗祠。
6年后,吳東籬的長子考上了舉人,圓了吳東籬兒時的讀書夢。這也是靈水歷史上,第一位中舉的讀書人。
500多年后,這兩間古厝早已經被時光侵蝕,但吳東籬的孝心與對兄弟的深重情義,被記錄下來。靈水人將這里用作老年人活動中心,在恢復古厝的同時,也讓這份百善孝為先的精神,得以弘揚。
(晉江市委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