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現場
文明風5月10日訊(通訊員 黃佳煒)“破陳規除陋習 傳文明樹新風”“移風易俗引領風尚 文明新風潤澤花鄉”“文明理事人人夸 歪風低俗人人厭”……5月5日至5月8日(農歷三月二十至三月二十三),漳平市永福鎮“媽祖”文化節上,一張張倡導移風易俗的宣傳標語亮相街頭村口,這是漳平市永福鎮借助媽祖誕辰1058周年慶典活動倡導移風易俗樹文明新風的一個縮影。
據了解,300多年前,到閩南做生意的永福人看到閩南沿海有供奉媽祖習俗,了解到媽祖是‘海神’‘神女’‘龍女’,是會為人們冶病除災救人的‘神仙’,于是回到永福擇地興建媽祖廟,雕刻媽祖像。從龍巖、莆田湄洲島媽祖廟‘割火’(引回香火)回來,開始供奉媽祖,信仰媽祖,并尊稱‘媽祖’為‘媽祖姑婆’。
“改革開放后,永福鎮各項事業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經濟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因此,每年永福人民紀念媽祖誕辰慶典活動更加隆重。盛大的祭祀,不僅吸引了旅外鄉賢回來參與慶典,也吸引了各地旅客慕名而來。自2016年永?!皨屪嫖幕潯比脒x“閩西十大經典民俗活動”后,參與慶典的人數更是倍增。與此同時,盛大祭祀期間,大量的祭禮物材浪費,捐款中的攀比之風也日漸突顯,節后的街道、河流一片狼藉,動輒百萬的香火、禮炮與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傳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的要求,顯得格格不入。”永福鎮黨委書記張鄧平告訴筆者。為更好地傳承媽祖精神,推進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十八大以來,鎮黨委政府以倡導文明的祭祀風氣為載體,積極引導媽祖節節日建設,把原來的“一年一辦”改為“三年一辦”,并與理事會商議,通過祭典中適當減少祭祀物材,倡導香客信士理性捐款,只在重點環節燃放煙花爆竹,聘請專人在節中節后對街道、河流的祭祀垃圾及時清理等舉措,從源頭上營造風清氣正的節日氛圍。
與此同時,為把香客信士的捐款用在刀刃上,每年,媽祖理事會的成員們都會對捐款資金進行合理的安排。自2012年以來,每年投入20多萬元對集鎮河道進行全面整治清理。2013年起,每年捐贈漳平市捐資興教協會花鄉分會6萬元,用于獎勵具有突出貢獻的教師和教育工作者以及品學兼優的學生。2017年,捐助80萬用于在受強臺風影響下垮塌的集鎮蓮心坂橋的重建項目,以建媽祖文化公園為抓手,聘請龍巖市設計院對媽祖宮進行規劃設計,對媽祖宮通往蘭田村1.3公里的道路實施了硬化,在燕溪橋兩岸種植羅漢松、杜鵑等各類花卉150多株。2018年,花費100余萬元,在媽祖祭臺旁興建了一個80多平方的接待室,用來接待香客信士,也讓附近的村民們閑暇之時有個好去處。
“今年的媽祖文化節,我們一方面安排人員在現場對有悖于公序良俗的行為進行監督巡查;一方面在廟會主場地和巡游沿途的醒目位置張貼移風易俗的海報標語,向群眾發方放‘踐行移風易俗·弘揚文明鄉風’倡議書,多管齊下促進移風易俗蔚然成風。”永福鎮紀委書記李建雄告訴筆者。近年來,永福鎮紀委從強化對黨員干部的日常管理監督,加強廉政教育和警示教育入手,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和公職人員以身作則、率先垂范,自覺成為弘揚社會新風、革除陳規陋習的推動者、執行者與示范者。同時,鎮紀委要求各村建章立制,出臺村規民約,引導村民革除陳規陋習,養成勤儉節約、文明高尚的生活方式,推動文明鄉風、文明新風的形成。
“今年的媽祖公園道路變得更寬敞了、河道變得更干凈了,祭祀媽祖的儀式變得省錢、簡約、時尚又不乏隆重,跟以往數百萬的花銷相比,如今的媽祖文化節更‘接地氣’了。”談到本次的媽祖節,活動負責人陳陽生難掩內心的欣喜。(漳平市委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