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推進:變“一家事”為“眾家事”
按老規矩,女兒出嫁,頭天要辦宴媒酒,當日要辦待客酒,次日要辦謝客酒。請柬要在出嫁日之前的中秋節期間連中秋禮金一起送到。可中桂四組村民伊春生的長女5月1日就要出嫁了,上百家親友族人還沒收到請柬,卻沒人打聽責怪,原來是伊春生之前給一家家親戚、朋友和族人打過招呼,對方心里接受嘴上不樂意時,伊春生就“村上黨員干部都帶頭了,我自己也簽了承諾書,不能紙上畫葫蘆,私下另做一套”幾句話便解釋清楚了。
伊春生說的“承諾書”,就是《西溪村移風易俗承諾書》。在西溪村,與《承諾書》相配套的,還有《西溪村村規民約》和《西溪村黨員負面清單》。村主任官仕鋒說,遏制人情風、攀比風,防止大家“被禮所困”、“因禮致貧”和個別人“借禮腐敗”,雖是順民心、遂民意的事,但組織引領的同時,還要與群眾商量出一個切合實際、既好操作又能接受的規矩來。村里和大家的想法變成全村人的統一行動了,單家想做而做不成的事,變眾家來做了,就能做成事。
這就是制度推進。紅白喜事簡辦,怎么辦才叫“簡”?紀念宴、慶賀酒不辦,家人能不能聚一聚?做得好的怎么辦?違反了的怎么辦?西溪村都經過集中開會、單獨走訪等形式征求意見,然后簽名承諾。為了便于服務和監督,村里還成立了由村主干和村民小組長、人大代表、村民代表組成的移風易俗理事會,把全村41名黨員的移風易俗要求列入負面清單,由村紀檢委會負責監督、問責和執紀。據統計,年初以來,西溪村41名黨員沒一名違反反對陳規陋習規定,村民也都做到有諾必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