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主要問題與解決對策
結合廈門五輪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和幫建地市創建屆期迎檢工作實際以及有關扣分情況,就網絡材料如何對標準備、實地熱難點問題如何有效治理、市民知曉率滿意率如何有效提升等,提出解決對策。
1. 堅持對標作業,提升網絡申報材料質量。全國文明城市測評網絡申報材料分值高、數量多、要求嚴、涉及部門廣,提名城市在網絡申報材料上都多有失分的情況,或是對指標理解不到位,或是對情況說明撰寫不得要領,或是格式圖片不符合要求,因此要注重建立有效機制、堅持對標作業,才能確保不丟分、不扣分。一要細化任務分解。根據申報內容要求,對指標任務進行分解,及時下達至各責任單位,逐條逐項進行分析,部署開展有關工作,注意材料收集整理。市文明辦建立快速有效的溝通聯絡機制,確保各單位及時、準確報送材料。二要明確指標要求。召開專題布置會,對網絡申報材料的報送任務、材料標準,報送時限等進行部署。如規范文件必須是在所要求時間范圍內的,同時報送紙質與PDF版本;說明報告,做到站位準確、條理清晰、要點全面、句子順暢、無錯異字;實景圖片要畫面明晰、主題鮮明、大小符合要求;統計表格要嚴格按照報送模板及填報要求進行報送。三要嚴格審核把關。做到每一個條目都有專人對接收集整理,逐級對標審改,逐層把關審核,再由專人統一上傳上報,保證準確無誤。
2. 堅持常態創建,持續重難點問題整治。不文明交通、占道經營、小廣告“牛皮癬”等現象是各幫建對象也是其他一些城市普遍存在的治理難題,這些問題具有長期性、艱巨性和反復性的特點,需要城市管理部門齊抓共管、常抓不懈、久久為功。廈門經過五輪的文明城市創建,探索形成了一些較為成熟的經驗做法。一是建立工作機制。成立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指揮部,對照測評體系要求及部分職能分工,分設交通秩序、市容市貌、公共衛生、文化市場等七個專項整治小組,各組均由分管市領導擔任組長,帶領各職能部門分別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定期召開創建工作點評會,研究推動解決難點問題。二是開展常態督查。市創建辦組建巡查隊伍,每周對各區占道經營、環境衛生、不文明交通行為等各類熱難點問題進行暗訪摸排,形成《內部情況通報》報至市主要領導及各區各相關責任部門,督促整改。僅2017年度,市領導就在《內部情況》批示11次。組建媒體暗訪團,每季度開展城區文明程度測評,向社會公布測評結果,督促各區開展常態化創建。市市容考評辦、市行政執法局等部門也采取各種方式建立常態化巡查監管機制。三是實行疏堵結合。在有關問題的治理過程中,切實考慮市民需求,在不影響城市秩序和環境衛生的前提下,允許一小部分“特殊存在”,做到疏堵結合。如實施“早餐工程”,允許部分企業在固定時間段、固定點位經營,滿足市民需求;規范社區周邊自發形成的“集貿市場”,引攤入店、引攤入點,同時劃定禁擺區,規范經營。
3. 堅持多措并舉,夯實問卷調查群眾基礎。全國文明城市問卷調查成績比重已經從最初的10%提高到20%,是創城工作不可忽視的測評項目。創城工作開展得好不好,市民群眾是閱卷人,特別要在提升市民知曉率、支持率、滿意率上下功夫。一要堅持創建為民,在去年張家港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經驗交流會上,省委常委、廈門市委書記裴金佳介紹了廈門在全國文明城市創建中始終堅持的三條成功經驗,即始終“堅持創建為民,激發群眾認同感;堅持創建惠民,提高群眾獲得感;堅持創建靠民,增強群眾參與感”,只有基于這樣的理念與行動,才能讓市民真心支持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二要加強入戶宣傳,對全國文明城市問卷調查的內容進行梳理分解,由各區、各部門牽頭負責對應內容的宣傳工作。各責任單位結合網格化綜合管理,廣泛發動社區網格員、志愿者等走家入戶進行宣傳,做到家喻戶曉、入心入腦。三要強化社會宣傳,編印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應知應會宣傳手冊、制作分發宣傳制品、開展應知應會網絡知識競答;市屬媒體、各區、各職能部門利用網站、LED屏、宣傳欄、建筑圍擋等各種媒介,各街道、社區通過社區書院、和諧鄰里節等各種渠道宣傳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形成濃厚的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