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環保志愿服務隊正在海灘清理垃圾
文明風3月26日訊(通訊員 張燕妮)近日,好心人鄭先生在醫院候診時聽到有人因為沒錢想放棄治療,與對方素不相識的他毅然伸出援手,聯合自己所在的“正能量群”群友,當天就捐助了8000元。這一事件經媒體報道后,大家紛紛點贊、轉發,傳遞正能量。
善舉溫暖人心,行動傳遞力量。
這是晉江城市文明提升的一個剪影。
去年,晉江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城市文明進步、市民素質不斷提升是重要原因之一。類似鄭先生這樣的好人,類似“正能量群”這樣的愛心群體,在晉江還有很多,他們通過自己的點滴付出,讓這座城市越來越有“溫度”。
愛心洋溢文明城
晉江是座愛心之城。
QQ、微信等社交軟件興起后,許多愛心人士有意無意地通過現代即時通信工具聚到了一起,自發組成了一個個愛心群、公益群,線上、線下相結合,開展一系列公益活動。
在安海,可慕村200多個村民自發組成鄉賢互助服務隊,大家不僅積極捐款捐物,還自覺在群里開展“日日行善”活動,每天你捐幾元、我捐幾十,不定期幫助村里的孤寡老人、困難群眾。“鄉里鄉親本來就應該互幫互助,身邊是最熟悉的鄉親,能夠給他們最精準的幫扶和最溫暖的人情關懷。”服務隊成員如是說。
在金井,晉江市紅十字會圍頭海上義務救護隊的志愿者常年駐守海邊,對不慎落水或溺水的游客進行義務施救。據不完全統計,救護隊這些年一共對370多名海上遇險、遇困群眾實施救援,群眾送的錦旗在救助站都擺不下了。
在網上,由獻血達人和晉江民間慈善名人莊遠南發起的“愛心永存群”,目前共有99人,除了日常的扶病救困外,還定期組織獻血,一聽說有人急需供血或血小板,便立即發布信息,組織相關人員捐獻。
晉江市青年志愿者協會一心服務隊有一支100多人的小分隊,定期和不定期獻血和血小板。去年7月,晉江市中醫院一名產婦因為難產導致大出血,緊急需要1個單位的血小板,服務隊副隊長丁思雄知道后,第一時間趕去獻了2次血。在群里,類似情況并不少見,獻血“明星”比比皆是——楊思彪和林永明每隔一段時間就去獻血小板,一年獻了48次、72個單位,能救助72人。
簡辦紅白喜事,省下的錢做公益;請環衛工吃年夜飯;“愛心奉茶站”隨處可見;英林“心商店”收獲愛心無數……形式或許不同,但在晉江,講文明、獻愛心已經成為很多人的自覺行動。
眾人拾柴火焰高
近日,龍湖衙口定光庵內舉行慈善活動,向5名得了白血病、尿毒癥重癥的患者各發放5000元。由住持弘覺師傅發起的這項活動,從2016年11月起每月舉行,至今已向107名重病患者捐助善款51.5萬元。
“晉江的慈善氛圍非常濃厚,一有愛心活動,通常都會有多個愛心群或志愿者團隊參與組織,一起干,形成眾人拾柴火焰高的局面。”弘覺說,做好事,心向慈善,就沒有邊界。
實際上,更多的是在默默獻著愛心。志愿者和登記注冊的慈善組織數據或許可以“管中窺豹”。
據不完全統計,晉江在各類平臺登記、注冊的志愿者共266109人,志愿服務組織1053個,志愿服務項目2610個。
“以前,幾年才有一家慈善組織前來登記;現在,越來越多團體來登記,2016年來民政登記的慈善協會和基金會有12家,2017年有15家,呈逐漸上漲趨勢。”晉江市民政局社會事務管理科科長王惠蓉說。
文明城市理念已深入大多數人的心里。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幫助人是一件很快樂的事。像晉江市梅庭社區志愿服務隊隊長曾隨純,他是一名企業家,13年來供出33名大學生、支出愛心款200多萬元,而且每年資助的學生人數還在不斷增加。現在,除了資助困難大學生,他還帶領志愿服務隊100多名成員,每周定期開展志愿服務和愛心活動。
文明有愛,已潤澤城鄉。(晉江市委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