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做素菜傳承閩南古早味
出鏡人:張弋
傳承項目:素菜制作技藝(廈門南普陀)
張弋在精心烹煮素菜。(受訪者供圖)
▲精美的南普陀素菜
早上8點,張弋準時出現在南普陀素菜館的廚房,開始一天的忙碌。自進入素菜館學藝以來,平淡如白水的工作,隨著時間的積淀,在張弋的記憶里釀成了濃醇的美酒,彌久留香。
16歲以前,張弋對炒菜尤其是素菜并沒有太多的研究,只是因為父母上班后,他在家照顧妹妹,從13歲起就開始自己做飯。有一次,父母帶張弋到南普陀素菜館吃飯,那道“普陀粉絲”俘獲了他的味蕾。
機緣巧合,張弋來到南普陀素菜館,從最基礎的學徒工做起。俗話說,三分學七分練。南普陀素菜講求手工技藝,因此關鍵在于多練。為了練習刀工,張弋的手指上留下許多傷痕。打下手的活,一做就是七八年,張弋毫無怨言,埋頭苦練。
“師傅在我基本功熟練之后,有機會就讓我上鍋臺學炒菜,他在身旁指點菜肴烹飪的各種技巧,保證菜肴的品質。”張弋說,雖然有師傅領進門,但很多東西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自己就是在不斷揣摩中,慢慢學會各種菜肴的制作。
“在靜下心學習素菜后,我原本急躁的性格變得安靜了。”年輕的張弋漸漸喜歡上了這個行業,他下定決心,這輩子就只做這一件事情,而且要做好、做精這一件事情。這一晃近30年,從學徒做到廚師長,張弋并沒有驕傲。
有著百年歷史的南普陀素菜,以選料嚴格,制作精細,堅持素料、素作、素名為特點,融合宮廷素菜之精細,民間素菜之天然,寺院素菜之純正,既講究色、香、味,又講究形、神、器,形成具有閩南特色的素食文化。所有的配料、做法一脈相承,始終未變。“只有在堅持傳統的基礎上,才想著如何去創新。”張弋始終堅持南普陀素菜制作技藝活態傳承,通過編制菜譜、帶徒弟并結合傳統工藝,加強技術創新,開發新的菜譜,以此代代相傳。
張弋專注素菜制作近30年,掌握了傳統技藝原汁原味的精髓,手藝超群,經驗豐富。他曾多次代表南普陀寺實業社參加省市乃至全國的烹飪大賽,并多次獲得大獎。“每次參賽,都是對廚藝的再提升,特別鍛煉廚師的全面技能。”張弋至今還對2013年參加第十四屆中國美食節的比賽過程印象深刻。
比賽場地設在南京,他們要做全素宴,共12道菜,必須從晚上開始備料。“原本可以在會場里做,但當晚下飛機到了會場,才被告知不能做了。”張弋說,連同他在內的三個廚師,只好將所住酒店的房間打掃干凈,把桌布鋪在地上,團結協作,通宵完成菜肴制作,最終一舉奪得“國際餐飲服務質量金獎”、“國際美食質量金獎”、 “中國名菜”等榮譽和獎項。
張弋說,做廚師很辛苦,節假日往往是他們最忙的時候,少了對家人的陪伴。但被問及幾十年如一日堅持的原因時,他的回答簡單直接:因為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