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熱鬧
提前感受過年的氣氛
愉悅的歌兒唱起來,歡快的舞步跳起來,喜慶的福字飄起來,當日的活動一下子點燃了這座城市濃濃的年味,僑批文化廣場上處處洋溢著歡樂喜慶的因子,人們燦爛如花的張張笑臉,更融入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天我特別高興,活動的主題是‘邁進新時代喜迎幸福年’,和我的名字太吻合了。”為了參加這場活動,58歲的中華街道文安社區(qū)居民許幸福特地換上了一身新衣,滿臉笑容的他拿著手機和自拍桿,不停地拍下眼前所看到的熱鬧場景。
作為文明城市創(chuàng)建者的志愿者代表,許幸福和來自環(huán)衛(wèi)、城市執(zhí)法管理、社區(qū)等各個崗位的代表一起披上紅色綬帶,站上了舞臺領取了寓意吉祥的福袋,他說:“新時代有新征程,新征程有新希望,每個人都盡一份力,這個幸福的城區(qū)會更美麗。”
“對于我們臺灣同胞來說,傳統(tǒng)的文化都是熟悉的,不陌生的,這樣的活動融入了很多的傳統(tǒng)元素,特別能夠讓我們在廈臺胞找到家的感覺。”圍著一條紅色的圍巾,來自臺灣的海峽兩岸社區(qū)營造工作坊主任周芷茹剛剛參加完思明區(qū)“文物尋根”志愿宣傳團啟動儀式,就又被這場火熱的新年活動吸引住,在她看來,這樣的活動特別有意義,“有利于讓兩岸人民心連心,推動兩岸文化融合。”
接地氣
倡導移風易俗新風尚
在送來精彩演出的同時,“新時代新風采”思明區(qū)宣傳十九大文化進萬家活動同步進行。思明區(qū)將黨的十九大精神通過歌曲、舞蹈、三句半等形式,向市民和游客進行傳達。
“萬眾矚目十九大,指引我們向前跨,堅定信念跟黨走,實現(xiàn)中國夢”“過馬路時請留意,汽車可沒長眼睛,稍不注意出代志(閩南話‘出事情’),寶寶好怕怕”……廈門第二實驗小學的孩子們化身文明小使者,用稚嫩的聲音表演了三句半《歡天喜地過新年》。
普通話、閩南話、英語——孩子們參與創(chuàng)作的這首三句半朗朗上口,生動有趣,演出者陳翰小朋友說:“通過我們的演出分享文明過年、移風易俗的過年新風尚,讓大家和和氣氣、平平安安,過個快樂的新年。”
喜慶熱鬧的現(xiàn)場停下了開元街道居民吳日安老人的腳步,這位76歲的老人樂呵呵地說道:“本來想去老劇場文化公園泡茶的,這里節(jié)目這么接地氣,還是留下來看看演出,提前感受一下過年的氣氛。”
在現(xiàn)場,書法名家們揮毫潑墨,將一副副濃縮著祝福的春聯(lián)贈予過往的市民和游客,現(xiàn)場的年味更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