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貫之靠機制
“移風易俗工作不是短期內能夠完成的,還要避免回潮現象發生,需要形成機制,使其制度化、規范化,并且長期保持高壓態勢。”戴建偉說,不久前《秀嶼區深入推進移風易俗工作五項制度》正式印發,五項制度即落實報告、定期匯報、督查通報、談話提醒和責任問責。
按照規定,秀嶼區全體黨員干部、國家工作人員和各村(社區)干部操辦婚喪喜慶事宜,都要事前報告;各鎮和區直單位要定期向有關部門匯報情況,包括轄區內的移風易俗工作和五項制度的落實;區委文明辦牽頭組織督查組,不定期對各鎮各單位進行督查,并通報結果;當陳規陋習、鋪張浪費、負面影響出現苗頭時,各級各單位要層層分別談話提醒;對工作不力、不報告公示、弄虛作假的干部,予以問責。
“黨員干部身份特殊,更應該對其一視同仁,用一樣的標準嚴格要求他們,這樣才能讓群眾心服口服,減少抵觸心理。”秀嶼區紀委副書記、監察局局長林建說,“如果發現黨員干部違紀違規,絕不例外,一律問責處分。”
2017年2月,東莊鎮干部陳某為兒子舉辦婚宴,邀請下屬單位工作人員及該鎮19個村的村干部40人赴宴,共計收受禮金38100元。2018年1月,秀嶼區紀委對其予以立案審查。
秀嶼區各鎮、村(社區)還形成了“四個一”工作機制,每個鎮都有一支督導勸導隊伍和一個婚姻介紹服務平臺,每個村(社區)都有一個紅白理事會和一套村規民約。每當獲悉哪里有違反移風易俗規定的消息時,督導勸導隊就會馬上進村入戶,找當事人約談,直至說服對方糾正為止。
為了有效遏制高價聘金現象,秀嶼區還專門調查統計“三類人群”,包括年滿17周歲未婚青年、已訂婚未操辦婚宴青年和民間媒人。當地流傳著一句話,“田三厝四媒五”,意思是民間中介人在田地、房屋買賣和婚嫁中,如果促成的話,分別抽取3%、4%和5%的介紹費。“媒人對高價聘金起到推波助瀾作用,多的時候,有人一年能賺到幾十萬元。”鄭碧娥說,全鎮現有179個媒人,要求每次收取介紹費不得超過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