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中三年游擊戰爭油畫展室
文明風1月9日(通訊員梁亦祥 謝黎明)連日來,位于城廂區常太鎮馬院村的閩中游擊區革命紀念館正緊張布置室內展館,將于本月中下旬正式免費對外開放。
閩中游擊區革命紀念館建在中共閩中特委機關所在地、閩中工農游擊隊主力駐地舊址馬院村漈川,占地面積5畝,展廳面積近500平方米,展館內設馬院(漈川)革命精神、實景再現、革命油畫等10個專題展室。該館展列史實,再現南方三年游擊戰爭期間,閩中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與當地人民群眾一道歷盡艱難、頑強斗爭的革命歷史。
80多年前,馬院村因為山高路陡、地勢險峻,成為“南方三年游擊戰爭”閩中游擊區的發祥地和根據地。
1932年,黨組織派陳建新同志(1925年參加革命)到常太的漈川、外坑、金竹坑等村進行組織活動,在漈川成立農會,創辦蘇維埃學校。同年8月中旬,潘濤同志(時任中共仙游縣委委員)主持漈川蘇維埃政府成立誓師大會,漈川紅色政權一度建立。
1935年秋,中共閩中特委書記王于潔,在漈川主持召開第二次黨團聯席暨漈川軍事會議,決定以馬院漈川等地為中心建立游擊斗爭根據地,整編各地游擊隊為閩中工農游擊隊第二支隊,并在此設立中共閩中特委辦公機關和軍事指揮中心,閩中地區莆仙邊游擊根據地正式創建。
1936年5月福清羅漢里根據地的閩中工農游擊隊第一支隊突破重圍,來到馬院漈川與第二支隊整編,整編后的游擊隊伍空前壯大,游擊活動空前活躍,閩中革命烈火熊熊燃起。革命根據地人民群眾協同作戰,“菅茅藏傷員”“叔公侄女護送電臺”“白皮紅心的甲長”“紅軍三兄弟傳奇”等群眾支持游擊斗爭的感人故事至今仍在當地口口相傳。
如今的馬院村,山清水秀,田園風光旖旎,旅游資源豐富,流銀瀉玉的三級瀑布,神奇秀美的白馬潭,曲折蜿蜒的山頂漫步渠棧道,歷史悠久的古寨遺址……忘憂谷、跑馬場、千畝竹海等都成了游客們向往的旅游勝地。該村至今還保留著當年蘇維埃學校舊址、牛鼻山駐扎地、避難點、地下水牢及革命先輩邱子國故居等。
近年來,城廂區充分挖掘和整理閩中游擊區豐富厚重的紅色資源,精益求精打造每一處紅色亮點,即將開館的閩中游擊區革命紀念館將依托國家3A級旅游景區忘憂谷,宣傳革命先烈、革命先輩的英雄事跡,弘揚閩中工農游擊隊和老區人民信念無比堅定,對黨絕對忠誠,不怕犧牲、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讓革命紀念館成為國家級旅游景區忘憂谷的又一風景線。(城廂區委文明辦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