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會同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聯合印發《援藏援疆萬名教師支教計劃實施方案》(簡稱方案),每年從內地學校選派優秀教師赴西藏、新疆支教,帶動和培訓當地教師。2018年首批將向西藏、新疆、兵團共援派教師4000人,每批教師在藏在疆時間一般為1年半左右。(12月26日《人民日報》)
百年大計,教育為先。要實現教育強國夢,新疆、西藏地區的教育也要走上快車道。然而,西藏、新疆由于歷史原因和特殊的地理位置、氣候環境,教育滯后現象依然存在。雖然這些年國家和地方都在想辦法幫他們改善,但是要讓邊疆教育跟上國家整體教育發展的水平,多派出內地優秀教師去對口支援,才能有效縮小教育差距。
方案指出:每年從內地學校選派優秀教師赴西藏、新疆支教,帶動和培訓當地教師,選派教師原則上以對口援藏援疆省市學校為主體,從教育教學管理水平較高的中小學校選派。表明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選派人員能不能高質量的完成任務,不僅關系到民族教育的進步,更關系到他們未來教育的改善。因而在選拔教師上,不僅要考慮到“能”,更要考慮到“德”。只有多選撥德能過硬的教師,才能放心讓他們踏上征程。
援疆援藏教師有德有能才會不辱使命。根據方案要求,援藏援疆的專任教師在一年半時間里主要承擔學科教學和班級管理任務,組織教研活動,開展業務培訓和教學指導,整體提升受援學校教學水平和育人管理能力。一年半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每個選派的老師要克服很多不便,如果沒有奉獻精神,吃苦精神,沒有過硬的師德,也會“身在曹營因心在漢”,很難全身心撲在教育事業上,不利這項工作的正常開展。再說,選拔的教師是去傳幫帶的,自己能力不過硬,是無法勝任傳道、授業、解惑工作的,更難推動受援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以及管理水平。只有能力與師德都扎實,才能啃下援藏援疆教育教學工作的“硬骨頭”。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2018就在眼前,希望首批選派的4000名教師能手捧自己虔誠的職業理想,和西藏、新疆的教育同行一起,在為改善民族教育的新征程中,用自己的專業特長去為當地的孩子們送去教育虔誠,用自己的道德風范為邊疆的立德樹人建功立業,用兢兢業業在異鄉的教育事業上書寫新的輝煌。(福州文明辦 王關林)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7-12-29倉山“行走的文明旅游大講堂”開課 屬福州首創
- 2017-12-28鼓樓區移風易俗文明勸導隊在行動
- 2017-12-28鼓樓區移風易俗文明勸導隊在行動
- 2017-12-28豐澤區用文明打造城區最美的名片
- 2017-12-28豐澤區用文明打造城區最美的名片
- 2017-12-28南平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培棟赴建陽專題調研文明城市創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