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2018年還有不到兩周,各大衛視已經開始為跨年演唱會摩拳擦掌、營造聲勢了。目前各家演唱會的陣容以及特色主題已悉數曝光,依然延續了“綜藝拉動明星”的態勢。(12月19日 《羊城晚報》)
2017年尚未結束,2018年還沒開始,各大衛視已經迫不及待地為各自的跨年晚會造勢了。不知從何時起,跨年晚會成了電視熒屏的一道風景??v觀歷年跨年晚會,多以歌舞類節目居多,有的地方衛視干脆直接把跨年晚會稱作跨年演唱會。其它類型的節目缺乏,甚至是沒有,而且明星云集,耗費頗巨,星味十足,但文化味兒欠缺。
地方衛視是一個地區最重要的信息傳播平臺,必須要綜合各方面的因素,要體現地方文化特色。諸如跨年晚會這樣的盛會,就要照顧不同層次群眾的需求口味。既要有陽春白雪的雅,又要有下里巴人的俗,既要有明星大腕的助陣,還要有基層群眾的參與,既要歌舞升平,也要有民生情懷。說到底,跨年晚會要成為老百姓的晚會,要富有地方文化特色,而不僅僅是明星閃耀的舞臺。
可遺憾的是,很多地方的衛視跨年晚會大都成了明星們的狂歡。爭搶本年度最具人氣的人加盟,成為地方衛視的頭等大事;編排本年度最受觀眾喜愛的節目,成為他們的常規做法??珊翢o疑問,明星人氣最高,歌舞最受熱捧。于是我們看到,各地衛視除了請到的明星不同之外,基本內容沒什么本質的區別。同質化嚴重,不能體現地方特色,這是當下衛視跨年晚會的一大通病。
地方衛視跨年如果不能凸顯地方文化特色,這樣的跨年便失去了依據,各地千篇一律,觀眾何來的興趣?2017年將逝,2018年將臨,正是對一省一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盤點和展望的時機,而跨年晚會正好可以對其進行文藝化的總結、開啟充滿夢幻般的新期待。
衛視跨年晚會要辦出特色和深度,文化味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