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上海市政府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新出臺的《關于加快上海文化創意產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相關情況。上海市將主要聚焦影視、演藝、動漫游戲等產業板塊,立足于加快構建現代文化市場體系,突出進一步增強市場主體發展活力,為促進文創產業發展提供支撐保障。(澎湃新聞)
各地政府歷來高度重視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黨的十九大更是將“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放在重要位置。面對迭代快速的文化消費市場,文化類電視節目也開始不斷加強文化創意創新,不斷豐富歷史厚重與文化深度并存的文化節目,娛樂節目稱霸屏幕的時代逐漸消退,文化類節目開始升溫,這即是時代必然,也是價值回歸。
在創新與傳承中堅定責任。在物質生活豐富的當下,人們依然有著強烈的精神文化需求。為了滿足觀眾對于文化的需求,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電視節目在形式和題材上百花齊放。近日熱播的《國家寶藏》,用新穎的形式真正與觀眾形成了共鳴,讓人們通過電視節目感受到了每一件國家館藏文物背后的歷史故事與文化底蘊。正如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宣傳管理司司長高長力所說,以節目的形式歌頌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美好部分,引領觀眾正視中國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傳承的重要性,是每一個“電視人”的使命和責任。
在突破與認同中滋養心靈。文化類節目最忌于同質化,相同類型題材節目的扎堆播出,不僅使觀眾產生審美疲勞,也讓創作陷入思維窄巷。題材樣式的拓展、文化內涵的挖掘、制作理念的創新等都是文化類節目急需實現突破的方面。一件有幾千年的歷史文物,也許我們都在博物館里見過,也可能聽過關于它的歷史來源與故事,于我們普通觀眾而言,無論了解文物的途徑為何,但遠沒有用戲劇表演的方式將文物背后的故事與歷史表現得更生動、更直接。用一個個有趣的故事,一段段深情的講述把我們祖先的生活智慧和民族文化基因毫無保留地展現在觀眾面前,更能讓觀眾生動感知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神高度,深刻體會那些值得傳承的思想價值。
在“意義”與“意思”中尋求平衡。用輕松的外在形式承載深沉的內在擔當,文化類節目需要有意思吸引觀眾的關注度,更需有意義獲得觀眾的認同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在《關于把電視上星綜合頻道辦成講導向、有文化的傳播平臺的通知》中提出,鼓勵電視上星綜合頻道在黃金時段增加公益、文化、科技、經濟類節目的播出數量和頻次,倡導鼓勵播出具有中華文化特色的自主原創節目。于電視節目制作者而言,從中華傳統文化中汲取靈感和創意,主動尋求突破、持續創意創新,努力做到“既有意思又有意義”,如此看來,既是無形的機遇,更是莫大的挑戰。
當下,“文化熱”節目再度刷屏,成為“熒屏主角”。在大力扶持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大環境下,繼續保持嚴謹的態度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通過多樣化的表達方式傳播傳統文化,消除觀眾與歷史文化的距離感,是滿足觀眾文化需求的必然,更是文化類節目價值的回歸。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