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文化,筆者的理解是,以好人為主體延伸出的好人意識、好人行為和好人風氣,是充滿道德感染力和善良魅力的文化?!爸袊萌税瘛痹u選活動開展以來,社會各階層、各行各業人士中涌現出來的好人好事被挖掘、熟知,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學榜樣,做好人好事的社會氛圍更加濃厚,好人文化得到了充分的發揚。筆者認為,要構建文明、和諧社會,好人文化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并且應當常育常新,讓好人文化的正能量不斷擴散。
好人文化要常育。培育好人文化,是擴大好人影響力,渲染好人氛圍,為好人基因提供生存發展土壤的根本舉措。只有把好人意識、行為培育成為一種社會文化,才會在全社會產生更多好人自覺。好人文化的培育,關鍵在于一個“?!弊?,要時常、經常、常常培育,才能鞏固、穩固,形成強大影響力和感染力。這種常育要從擴大好人效應入手,如增強對好人好事的宣傳力度,時常開展好人好事評選表彰、學習教育活動,對好人好事實行一定的獎勵措施,等等,一切有助于擴大好人影響力的行為都可以為好人文化做鋪墊。好人文化的形成源自人民群眾中好人事跡的累積,而好人文化更應在人民群眾當中產生廣泛效應,讓人們能夠時常、常常感受好人氛圍,做到好人行為,形成好人風氣。
好人文化要常新。好人文化應當“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要緊隨時代道德要求,緊跟社會文明風氣,與時代文化、道德文明的發展同頻共振。好人文化如何常新,關鍵在于要善于多途徑發掘、多角度解讀好人事跡和好人精神,讓好人事跡和精神能夠始終展現新意,讓有積極能量的好人事跡不斷豐富人民群眾的道德觀念和認知,避免對好人事跡產生審美疲勞。
具體來說,首先要不斷豐富、擴大好人定義,讓更多正能量行為的參與者成為好人榜樣,做到勿以善小而不“認”。好人善事的認定應當擴大定義,不應局限于傳統的價值觀念當中,不要吝嗇好人標簽,好人好事并非一定是驚天動地的壯舉,凡是能夠滿足人們道德需求和文明需要的人和行為都應當被社會尊重,授予好人榮譽。其次要善于深挖好人內涵,多角度展現好人風貌,讓好人精神意義的鼓舞更加強而有力。對于好人好事的宣傳和解讀不能流于表面化、同質化,要善于挖掘好人事跡中的人性閃光點,展示細節處的好人精神,讓每一位好人的事跡都能夠展現出特色,豐富好人精神內涵,避免群眾對好人事跡、精神的審美疲勞。
時代需要好人,更需要培育深厚的好人文化,這是引領我們道德進步、文明提升的重要精神力量,也是塑造人人學好人、做好人的社會氛圍之關鍵,更是中華民族邁入發展新時代、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體現。因此,好人文化必須常育常新,不斷擴充內涵、擴大效應、提升影響力和感染力,讓好人文化的精神鼓舞和行動引領成為助推文明、和諧社會進步的強大力量。(長樂市委文明辦李薇)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