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胡子老爺爺、可愛的麋鹿、各式各樣的禮物……在童話書中我們不止一次了解到圣誕節的神秘傳說。在古老的西方傳說中,12月24日平安夜會有圣誕老人駕著馴鹿拉的雪橇從北方而來,并從煙囪里給孩子們送去新年禮物。今年的圣誕節即將來臨,也許這些童話中的故事就會發生在你們身邊。(12月19日《安徽商報》)
轉眼又迎來西方傳統的圣誕節,每年一到這個時候,各種慶?;顒泳蜁谌蚨嗟?,陸續拉開帷幕。不少熱衷過洋節的中國人也開始籌劃著如何過圣誕節、送圣誕禮物,商家更是未雨綢繆,提前啟動“假日經濟”模式,加之新年元旦隨后接踵而來,濃郁的節日氛圍開始彌漫開來。
自從國門打開以來,西方情人節、圣誕節等洋節也漸漸為國人所認知、熟悉,特別是得到不少年輕人的追捧,盡管一路伴隨著爭議的聲音,對舶來品如何“拿來”、如何取長補短等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經過幾十年的改革開放,大家普遍選擇了尊重和接納的姿態,這恰恰顯示出東方文明的開明與包容,也正是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的魅力所在。
不過,反觀人們對洋節的熱捧,更多地出于好奇、圖個熱鬧,諸如送禮物、賀卡、布置圣誕樹之類,往往多是簡單模仿、復制,有的甚至可以說只是找個理由樂一下而已,這當然無可厚非,把洋節過得太過投入,反倒顯得對本土節日、文化的冷淡。但多從文化、內涵視角去考量、玩味,或許會有更深刻體驗和更多收獲,也有利于在借鑒、“拿來”方面有更多思考和作為,進而把我們自己的節日過得更加豐富、多彩、有意義。
比如,大家都知道圣誕節是西方宗教節日,而圣誕老人的來歷背后則有故事,據傳在公元四世紀的時候,尼古拉斯出生在小亞細亞巴大拉城,一生當中做了很多慈善的工作,他最喜歡在暗中幫助窮人,圣誕老人是他后來的別號,這個名字是出自他暗中送錢,幫助三個女孩子的故事??梢?,圣誕老人送禮物不僅營造的節日喜氣氛圍,更傳遞著愛心和慈善理念。而這樣的價值取向則向來是我國社會大眾的美德崇尚,是社會主流、核心的道德依循,在春節、中秋、重陽等民俗節日中體現得尤為突出、豐富;再比如,圣誕節衍生出圣誕老人、圣誕帽、圣誕樹等諸多為人們喜聞樂見的節日文化符號,顯然也值得我們反思本土節日文化的挖掘、打造,使之更有趣、更具中國特色和時代氣息。
過洋節不滿足純粹的娛樂,多些文化考量和反思,善于在比較中發現和放大本土節日的優勢和內涵,善于用揚棄的思維“拿來”,洋為中用、取長補短,就不用擔心本土節日的式微,更不必憂慮外來節日喧賓奪主,相反,有利于更好地傳承和弘揚民族傳統節日文化,不斷增強我們的文化自信和國家文化軟實力。(泉州市委文明辦 聞閩)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