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召開加快文化創意產業創新發展大會,《關于加快本市文化創意產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簡稱“文創50條”)應聲落地,旨在不斷提升文創產業競爭力和影響力,全力打響“地方文化”品牌。(12月19日《人民日報》)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城市的靈魂。在國際競爭格局中,最后拼的都是文化軟實力,文創產業除了上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對其他地方也同樣重要。上海一口氣提出“文創50條”,并非粗投亂放,而是厚積薄發多年后的臨門一腳。讓文化創業的政策扶持、今后文化產業的努力更加有靶向。
文化創意產業作為典型的綜合性產業,涉及面廣、內容豐富,制定產業政策必須有所側重,“文創50條”真正起到了以點帶面的作用。此次的50個重點聚焦了影視、演藝、動漫游戲、網絡文化、創意設計、出版、藝術品交易、文化裝備等領域,尤其是通過實施路徑設計,真正做到了可操作、能落地,真正促進產業發展。
打響文化品牌要大小企業齊上陣。政策支撐聚焦,對文化企業的創新發展就好比吃了定心丸。以前,市場發展,政策都是注重央企、國企、地方大集團,讓小眾文化單位很難有伸手的機會,如今,“文創50條”改變了以往的文化畫風,而是以市場化指標為導向,轉變重“國”輕“民”觀念,聽取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訴求,徹底改變了“不敢扶小、不敢扶初”的態度,將扶持重點從后期向初創階段前移,使政策真正滿足文化企業需求。
“文創50條”為文化創優“射門”。難怪一些民營文化企業大呼上“文創50條”很務實。要激勵更多的文化企業打響文化品牌的積極性,政策就要找準難點、堵點、痛點,注重處理好政府推動與市場驅動的關系。只有政府在支持文創產業發展,積極營造良好環境,在扶一把、送上馬之后再引領一段路,才能為民字頭的文化企業創業的積極性調到出來,讓他們主動出擊,為文化創業尋找更多的發展機會,讓大家在未來國際競爭格局中,給地方增添一臺更強有力的文化發動機。
各地只有針對各地文化領域提出發展目標、規劃布局和需要突破的瓶頸問題,以此設計形成實施路徑的制度安排,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借助政策東風,實現全面發展,構建更加完善的文化市場體系。尤其要注重“文化+”的跨界融合發展,從而以文化產業增強城市吸引力、創造力、競爭力,讓文化產品創優不斷走向新天地。(福州市文明辦 雷沛弘)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