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面巧用重教化
“林氏家訓有云:家有法度,代有設施。為吾子孫,奉親孝事長悌。一本所生,親疏無多,何必太分你我?共樓居住,出入相見,最宜重法人倫。”10月25日,龍巖市永定區人民法院岐嶺法庭法官巧用客家家訓調解了一起同胞兄弟為爭祖遺土樓房產“中柱樓”對簿公堂的案件。
“永定土樓本是聚族而居,敦親睦族,戒斗息訟理念一直流淌在土樓人的血脈之中。此案的原被告雙方是同胞兄弟,同為土樓人,從小受客家祖訓家規潛移默化的影響較深,從此方面入手進行調解將事半功倍。”承辦法官范志敏說,他們決定運用客家家訓組織雙方進行面對面調解,最終,雙方達成一致調解協議,握手言和,案件圓滿落幕。
永定法院院長劉偉光說,客家家訓登上中紀委網站后,社會影響力日益凸顯。永定法院抓住有利時機,倡導法官運用客家家訓開展案件調解、審判執行工作,效果初顯。“家風家訓對客家人的影響不亞于法律法規。我們將家訓家規引入審判執行工作,既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也是對審判執行工作的創新。”除了在司法工作中得以成功運用,如今在永定,崇尚“真善美”的客家家訓在平安和諧村居建設,化解矛盾糾紛,涵養新風民俗等方面也被廣泛運用。
大范圍普及廣傳承
客家家訓,在潤澤了一代又一代客家人茁壯成長的同時,一些好家風家訓也面臨“危機”,抓好普及傳承勢在必行。
開展“家訓家風伴我成長”活動,制作《家訓、家教故事選》,舉辦“傳承好家訓,培育好家風”美文誦讀比賽,開展各具特色的“家風家訓教育”主題班會觀摩活動……百年老校永定一中將客家家訓家風教育納入辦學之中,深入孩子們的心靈。校黨總支副書記廖旺華介紹說:“我們將構建和諧育人文化作為學校辦學特色,以客家家訓家風為主要載體的客家文化教育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
12月15日,記者前往永定區地稅局參觀“客家家風家訓·思想廉潔文化教育館”,該館凸顯了行業廉潔文化建設的地域特色。龍巖市地稅局局長江小暉說,展館布置將福建地稅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制,見之于行”,達到了“風氣清、正氣高、人心和、業務精”的良好廉政建設效果。
永定湖坑鎮南溪村設立了“和文化”家訓館,峰市鎮河頭村將全村10余個姓氏的祖訓圖文并茂展現于文化長廊,湖雷鎮上南村將祖訓家規刻在農民公園的一塊塊石頭上……如今,普及客家家訓,傳承客家家風已經成為永定當地的一個特有現象,成為引導著當地人向善向上,構建和諧家庭和社會的“助推器”,涵養時代新風的一個重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