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12月19日訊? “一個土坑兩塊磚,三尺土墻圍四邊”,這是不少人對鄉村廁所的印象。但在福清市高山鎮,經過“廁所革命”和美麗鄉村建設,農村公廁一改往日形象,不僅外觀美麗,內部也十分干凈衛生。
“我們村的公廁,一點也不輸城里的!”13日,福州日報社十九大精神宣講采訪小分隊來到高山鎮山后村、玉樓村時,這里的村民就頗為自豪地說。
“廁所革命”延伸到農村
山后村嶺下自然村,籃球場邊上有一座新建的公廁,旁邊是嶺上公園。這里以前是一塊空地,依托公園建設,配套建設了新廁所,并于10月份投用。這座公廁占地約30平方米,紅磚白瓦,外觀設計頗為現代。里面整潔干凈、設施齊全,還有一間管理間。
公廁外墻上還有一個柜子,里面裝有電視機,電視機的兩側懸掛著音箱。“村里老人愛跳廣場舞,為了方便大家,我們特意留了電視柜和音箱位置。”一名村干部說。由于配套設施齊全,這里成為村里最熱鬧的地方。
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建設實用、美觀、整潔的農村公廁,是高山鎮創建文明鄉鎮的重要抓手。去年至今,該鎮新建廁所63個,改造公廁24個,對閑置的傳統旱廁進行了集中拆除和填埋,用于建設公園綠地、健身路徑等。僅山后村,類似這樣的便民公廁,已建和在建的就有5座。
村民自覺維護衛生
建公廁,只是“廁所革命”的第一步。如何管好這些公廁,讓它們保持干凈、整潔、無異味,更為重要。
臨近平潭海峽大橋的玉樓村下樓自然村,有一座公廁建在海灘邊。這里經常有人挖蛤蜊,節假日還會迎來不少休閑觀光的游客,公廁建好后,大大方便了大家。然而,新建的公廁需要專人來管理和打掃。在附近開小賣部的村民陳開齊自告奮勇,承擔起這個責任。
“廁所蓋得這么好,我們有義務去維持它的衛生。”陳開齊每天至少要打掃兩次,至今他已堅持了一年。
在陳開齊等人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村民自覺地加入到清洗公廁的隊伍中來。高山鎮還將“廁所革命”寫入村規民約,引導村民養成文明如廁習慣。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