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12月18日訊(通訊員? 肖忠源 潘夢露)12月13日下午,市2015-2017年度省級文明城市總評工作匯報會在華美達召開,以蔡忠為組長的省文明城市總評考評組一行,邵武市領導何光松、王曉、詹勇、張金華、蘭美香、程一森、陳昶及相關部門單位負責人參加了會議。
蔡忠組長宣布了考評規則和紀律。市委書記何光松作邵武市創建省級文明城市工作情況匯報。 會議由市委副書記王曉主持。
何光松說,2015年以來,邵武市在省、南平市文明委的精心指導下,以服務發展、改善民生為主基調,舉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大興文明創建之風,百姓民生福祉明顯改善,城鄉文明程度不斷提高,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譜寫了邵武發展的新篇章。
何光松回顧總結了幾年來邵武市創城工作的四點做法:
一、統籌全局,把牢文明方向。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兩手抓,兩手硬”,黨委統一領導、黨政群齊抓共管、文明委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各負其責、全社會積極參與,舉全市之力推動文明城市創建。一是文明譜新篇。去年以來,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工業園區、城市新區、休閑旅游區”“三區”戰略升級版,大力推進產城融合發展,用戰略眼光、全局視野、系統思維來推動創城工作。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推動“多規合一”,完成城市新一輪總體規劃修編,制定歷史風貌街區和城市交通等多個子規,構建起邵武城市建設的“四梁八柱;堅持創城為民、創城惠民,分步實施教育、醫療、養老、城鄉民生基礎設施四大領域195個“補短板”項目,總投資201億元,今年全市民生支出22.41億元,占財政總支出的84.14%,努力用辛勤指數換取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不斷提升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二是城市煥新顏。以南平市“水美城市”建設和首屆旅發大會為契機,打造“一城兩片、兩溪四岸”濱河景觀工程。富屯溪著重親水平臺的提升,打造以“夜魅紫云湖、水美邵武城”為主題的星光工程,古山溪重點實施水系治理和兩岸慢行步道建設,明年初實現“兩溪四岸”20公里濱河慢行步道的閉合,呈現一座“槳聲燈影”中的“水美邵武”。以水美帶動新城建設和老城改造,古山溪左岸加速推進市體育中心、人民醫院、金色年華養老社區,以及一批中小學、幼兒園建設,帶動3800畝的城市新區開發,使新城緣水而興;老城改造加快富屯溪右岸“碧桂園”建設,分步實施東關歷史風貌街區改造,打造邵武的“三坊七巷”,使老城緣水而美。實施“綠化、美化、彩化、香化、亮化”工程,加速推進張三豐大道等四個入城干道和張三豐太極廣場建設,體現邵武的歷史記憶和個性魅力,打造有厚度、有溫度、有美譽度的宜居宜業宜游之城。三是管理出新招。用“繡花”的功夫管好城。堅持問題導向,開展城市環境整治管理攻堅戰,新增投入400多萬,并列入財政預算。深化體制改革,組建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組織城管、公安、住建、交通、商務等部門持續開展環境衛生、交通秩序、市場秩序等聯合執法行動;創新城市管理“街長制”,探索城市保潔市場化運作,開展“文明交通車讓人”專項整治行動,機關干部集中義務勞動,落實“門前三包”責任,打造五一九路、李綱路、華光路等文明示范街。深化環境治理,打好畜禽養殖污染整治攻堅戰,全面落實“河長制”,實施第二污水處理廠擴建;推廣清潔交通工具,配置液化天然氣公交車150輛、雙燃料環保出租車193輛,淘汰“黃標車”940輛;推進“廁所革命”,投入1500多萬元,完成新建(改造)29座城區公廁。深化創城宣傳,將城市作為文明成果展示廳,隨處可見文明提示,觸眼可及文明禮儀,讓崇德向善蔚然成風,讓文明氣息彌漫在空氣中。全市上下以背水一戰、決戰決勝之態,確保持續擦亮文明創建金字招牌。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