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藍田縣是《呂氏鄉約》的發源地。近年來,藍田在村規民約的發掘、整理、傳承上狠下功夫,不斷賦予《呂氏鄉約》新思想、新內涵、新規范。新近編訂的《藍田新鄉約》通過“立約、傳約、踐約”,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村規民約中,不斷提升鄉村道德文明素養,推動精神文明建設工作。(12月5日 《陜西日報》)
村規民約古已有之。過去,村規民約在規范村民行為,實現鄉鄰和睦、鄉村安定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如今,村規民約在推進移風易俗、加強鄉村精神文明建設和美麗鄉村建設等方面,依然具有積極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各地要注重村規民約的建設,讓村規民約助推鄉村文明,讓鄉村越來越美麗。
讓村規民約助推鄉村文明,首先要發掘整理過去那些好的村規民約。過去,大多數的農村都有著自己的村規民約,隨著時代的變遷,有的保留了下來,有的消失了。那些保留下來的村規民約都有著很深的民意基礎,在村民的心目中有著很重要的地位。因此,各地要在繼承的基礎上,盡可能地發掘整理那些在鄉村治理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的村規民約,傳承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精華,比如誠信、友愛、互助、守法等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精神內涵相契合的規定條款要大力地弘揚傳承,畢竟這些精華部分對許多村民來說已經內化于心,成為其行為的指導。其實,在村規民約建設過程中,發掘整理傳承過去好的村規民約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如《藍田新鄉約》是在《呂氏鄉約》基礎上不斷注入新思想、新內涵、新規范而成,發揮著新的作用。
讓村規民約助推鄉村文明,就要根據時代要求建立新的村規民約。新時代、新思想、新要求。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總要求。各地在村規民約制定上,也要積極向這一要求靠攏。要在廣泛征求民意的基礎上,圍繞鄉風文明建設、遵紀守法、環境治理、發展經濟等方面制定規則、細化約定,讓村民真正知道干什么、怎么干,知道什么應該干、什么不應該干。讓村規民約成為有著村民廣泛共識、必須共同遵守的一種契約,從而更好地促進村民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約束,促進鄉村振興目標的實現。
讓村規民約助推鄉村文明,離不開政府有關部門指導和監督。村規民約雖然是村民自治的一種約束,來自于村民的共同商討制定,政府有關部門也不能放手不管。受村民所處環境、知識水平等因素影響,村民可能對黨的方針政策的理解、對法律法規的把握、對鄉村文明建設的要求不那么精準到位,村規民約難免存在與有關要求相悖、不合時宜等情況,這就要求政府有關部門對村規民約的制定進行指導。同時,也要積極監督村規民約的執行落地情況,確保村規民約真正成為村民自治、促進農村發展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村規民約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有力抓手,對提升村民的文明道德素養,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農村落地生根有著重要的意義。各地要切實重視村規民約的建設,不僅要建還要利用好、管理好,要根據時代的變化和要求,適時地更新調整,讓村規民約在鄉村治理中時時發揮作用、事事能起作用,從而讓鄉村越來越美,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