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示范,樹立新觀念 “兩個人好好過日子比什么都強,年輕人正處于干事創(chuàng)業(yè)、買房養(yǎng)家的起步階段,生活開銷也大,結婚負擔過重了,以后生活壓力就很大……”今年正月初六,上杭縣藍溪鎮(zhèn)白水村黨支部書記林德澄家迎來了上門訂婚的男方的9位漳州客人,林德澄考慮到女婿家庭拮據(jù)及其目前的工作生活狀況,決定不收女婿的聘金,并且訂婚宴也只是簡單擺了2桌酒。受林德澄影響,同村退休教師林允其不僅不操辦70歲生日,還捐出4000元作為村里的公益事業(yè)基金。 一段時間以來,長汀縣的婚喪喜慶陋習遠近聞名。動輒十幾萬甚至幾十萬元的天價彩禮,使許多家長女兒出嫁難,男青年娶不回媳婦。而在辦理喪事上,大講排場,動輒就是十天半月,搞得治喪戶“人財兩空”,債臺高筑。千年風俗一朝改,轉變思想是關鍵。近年來,隨著移風易俗不斷深入開展,長汀縣不僅黨員干部樹立了良好觀念,當?shù)匕傩找卜e極以實際行動踐行移風易俗。 邱斌是長汀濯田鎮(zhèn)水口村村民,2016年底,家庭并不算富裕的他積極響應移風易俗,毅然舍棄當?shù)嘏畠撼黾薇刂v彩禮、聘金的傳統(tǒng)習俗,做到三個女兒出嫁均不收彩禮、聘金,受到鄰里鄉(xiāng)親交口稱贊。“我非常感謝父母對我的理解與支持,我以后也會更加孝敬他們、尊敬他們。”他的三女兒邱麗萍說。 發(fā)現(xiàn)典型樹立楷模,營造氛圍破舊立新。龍巖市委文明辦還編印了《市民文明禮儀簡明手冊》《文明家風》等讀本,通過“三下鄉(xiāng)”活動分發(fā)至各縣(市、區(qū))重點鄉(xiāng)村,近兩年累計送書下鄉(xiāng)6萬多冊,有效凈化了農村社會風氣。同時,龍巖市委文明辦還通過媒體、圖片巡回展、微信微博等多途徑、多渠道的宣傳,使廣大黨員干部達成糾正不良習氣的廣泛共識,讓移風易俗糾治行動家喻戶曉、人人參與。 連城縣實驗小學志愿者利用培田吳氏家訓開展移風易俗倡新風宣傳。 創(chuàng)新機制,塑造新風俗 “感謝這么多叔叔阿姨對我們的關心,我今后一定好好學習,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今年教師節(jié)期間,漳平市新橋中學優(yōu)秀學生代表曾璐姚領到愛心人士捐助的獎學金后激動地說。 “今年村里舞龍的燈龍,我們組織村民動手制作,不僅增強了全村村民的凝聚力,還節(jié)省30多萬元的費用,我們將其中的部分資金投入到教育事業(yè)中。”新橋鎮(zhèn)西埔村黨支部書記盧衍建說,這里的“舞龍”指該鎮(zhèn)歷史悠久的板凳花燈龍,在民俗傳統(tǒng)項目中獨樹一幟。然而,板凳龍全長300余米,需1000多人參加,該鎮(zhèn)西埔村和云墩村兩條板凳龍,每次舞龍共花費200多萬元,既耗時又耗力。 對此,漳平市紀委牽頭組織文明辦、新橋鎮(zhèn)黨委等部門和單位,將西埔村和云墩村的“兩龍共舞”改為兩個村輪流舉辦舞龍活動。“我們要通過倡導移風易俗,讓民俗活動返璞歸真,回歸傳統(tǒng),趨于理性,在農村這塊土地上喚回清風正氣。”漳平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羅劍說。 通過創(chuàng)新機制,樹立淳樸民風,是龍巖市推進移風易俗的一個縮影。在國家特色景觀旅游名村漳平市赤水鎮(zhèn)香寮村,龍巖首家“功德銀行”在這里運轉良好。原來,該村455戶村民都分別在這家“銀行”設立了一個賬戶,記錄戶主姓名、職業(yè)、家庭成員等基本情況。各村民組長每個月定期到村里,登記核實相關事跡,尋找那些被善意隱瞞的好人好事。村民表現(xiàn)出優(yōu)秀道德行為,經核實后,兌換成特制的“功德幣”,存入“功德銀行”,反之,如有不良行為,將消耗一定的“功德幣”。“行長”蘇梓東介紹,香寮村“功德銀行”運行一年來,鄰里鄉(xiāng)親見賢思齊,香寮民風更趨敦厚淳樸,當下“銀行”已經記錄的發(fā)生在群眾中的好人好事就達68件,在群眾中引起了強烈反響。 張孝土是香寮村的一個普通農民,其母前幾年不慎摔傷癱瘓在床,他和兩個兄弟便幾年如一日,悉心照顧年邁老母,獲得了村里人的稱贊。香寮村成立“功德銀行”時,張孝土三兄弟被推薦為首批獲“功德幣”的“存款”者。“照顧老人是我們應該做的,沒想到能獲得我們村‘功德銀行’的‘功德幣’。接下來,我們兄弟更要照顧好我們的母親,才能對得起大家的支持。”張孝土開心地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