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愿望】
更多人看到“文明” 收獲快樂和美好
11年前,我和老伴之所以跟隨女兒,從加拿大回國定居,就是看中廈門的碧海藍天綠樹,喜歡這里人們的友善和文明。多年過去了,作為主城區的思明區,在文明建設方面常抓不懈,各方面都越做越好。現在,我和老伴不僅常被年輕人讓座,受到尊重,還能在社區教鄰里跳舞,收獲快樂,感到生活很美好!尤其是廈門會晤期間,我們都為思明區的表現自豪。希望思明區的文明“底色”能讓更多人看到,我們也能收獲更多參與感和獲得感。
――開元街道居民馬興玉
【部門聲音】
精細文明城區創建 展現良好文明風尚
在抗御“莫蘭蒂”臺風中,思明區眾志成城,創造出“思明速度”,體現出文明城區的本色。作為廈門會晤的主會場,思明區又一次圓滿完成各項任務,向世界充分展示了“高顏值高素質”的優美城區環境和良好文明風尚。思明就是蘊藏文明的美玉。明年,我們將總結提煉服務廈門會晤工作過程中在機制創新、群眾參與等方面的經驗做法,形成常態模式、長效機制;加強全區志愿服務資源統籌,促進社會力量參與,共同推進城市管理難題的破解,進一步精細文明城區創建。
――思明區委文明辦主任蔣曉健
思明區深入推進文明創建,讓文明因子持久煥發生機和活力。
思明區專門組建“文明尋訪團”等,發動城市義工、志愿者等參與其中,起到表率作用。
松柏市場通過“參與式治理”整治提升,變得更加整潔,被居民稱贊。
思明區志愿者向群眾開展宣傳,引領文明新風尚。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蘭京本版圖/本報記者林銘鴻)12年間,5屆“大考”,連續“奪冠”。榮譽的背后,是廈門對文明創建的長抓不懈,更離不開中心城區文明創建“主戰場”――思明區的“汗馬功勞”:持續為民靠民抓創建,讓“城市上水平,百姓得實惠”,不僅在全省最早榮獲“文明城區”桂冠,還連續四屆“衛冕”。
時間指針回撥到2005年,第一屆“大考”,文明城市測評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就是,入戶隨機抽查老百姓對文明城市創建的滿意度和支持率。當時,恰恰抽到思明區廈港街道一個最困難的社區,下崗工人很多。但是,他們源自對城區強烈的歸屬感和認同感,給廈門打出“最高的分數”。
三年又三年,4個三年過去了,老百姓對城區的熱愛依舊不減,思明區在追求文明進程上步履不停。
去年“莫蘭蒂”臺風正面襲擊廈門,城區一片狼藉。七十多歲的陳慶良,這位霞溪社區的低保老人不顧居委會的“照顧”,拿起水管,積極參與古城西路街心公園的清洗工作。無數居民走上街頭,變身志愿者,加入重建家園的行列中,締造“思明速度”。
今年廈門會晤期間,作為“主會場”的思明,又一次驚艷四座,無論是美麗整潔的街區、文明有序的交通,還是友善禮貌的居民、溫暖貼心的志愿者,都向世界展現了“高顏值高素質”的文明城區。
有人好奇:下一個三年,這個成績斐然的老城區如何繼續保持?如何繼續擦亮文明招牌,讓居民有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
思明區委文明辦主任蔣曉健用“行動”二字作答:繼續堅持“高點定標”,以廈門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典范城市為契機,主動對標國際、國內一流城市,發揮中心城區文明創建“主戰場”作用,把文明創建同落實“五大發展”理念、提升城區文明程度、提高市民獲得感幸福感有機融合,切實讓城市文明成為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的重要表現,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引擎和動力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