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12月1日訊(通訊員 戴革平)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是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農村落地生根的必然要求,是深化美麗鄉村、文明村鎮創建的有效途徑。2016年3月22日,漳平市赤水鎮香寮村成立閩西首家“功德銀行”,特色鮮明,成效斐然,成為龍巖市提高農民思想道德素質,助力民風向善向好的典范。
弘揚傳統美德,突顯功德宗旨
香寮村風情古樸,是明代大航海家、外交家王景弘故里, 是“國家特色景觀旅游名村”和“中國第二批傳統村落”,也是福建省聞名的“百姓古村”,曾獲“福建省鄉村旅游特色村”和“福建省最美休閑鄉村”稱號。
“風景秀麗了,物質富裕了,精神也要富足起來。”2016年3月22日,在香寮村兩委的倡導下和熱心公益事業村民的支持下,龍巖市第一家“功德銀行”在香寮村落戶。這個特殊的銀行,顧名思義,以“做功德”為主題,模仿銀行運行機制而成立的公益性機構,其宗旨是:倡導村民在“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前提下,遵紀守法、奉獻愛心、誠信友愛、尊老愛幼,鄰里團結,提高村民的思想道德水平,把香寮村構建成一個美麗、精致、穩定、和諧的文明村。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香寮村“功德銀行”是存續村民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銀行,村民獲得“功德幣”并非難事,除孝老愛幼、捐助善款、幫助困難戶等外,像拾金不昧、義務清掃衛生、義務植樹,義務服務村集體活動,甚至保持自家房前屋后環境整潔等良好行為同樣可以記錄在冊,兌獲“功德幣”。目的在于通過獎勵和約束的兩重推動作用,培養村民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形成奉獻愛心、崇德行善的意識,“立德”“立功”“立人”,營造互幫互助的文明村風,構筑和諧友愛的精神家園。
運行功德管理,彰顯善事義舉
香寮村“功德銀行”的管理和服務體系健全完善,先后制定《香寮村“功德銀行”存儲標準》《香寮村“功德銀行”愛心基金章程》等一系列制度,規范“功德銀行”的存儲活動。香寮村“功德銀行”的自治機構為理事會,理事會在村兩委、發起的愛心村民中選舉產生,設理事長1名、理事5名。“功德銀行”行長通常由村里德高望重的人士擔任,理事義務參與管理,不計任何報酬。
“功德銀行”模仿現代銀行管理體制,設立“功德簿”,全村460余戶、1800余人每家每戶都設有一個功德賬號,詳細記錄戶主姓名、家庭成員、出生年月、聯系電話等基本信息。理事和各村民組組長是“功德銀行”的義務管理員,每月定期走村串戶,負責收集、發現、登記、核實在村民中發生的好人好事或不良行為,上報理事會。經理事會民主討論,充分醞釀,在廣泛征求群眾意見的基礎上,將村民的優秀道德行為,兌換成特制的“功德幣”,存入“功德銀行”;村民的不良行為,將減耗一定的“功德幣”。年終匯總,張榜褒揚“功德幣”存量較高的村民,宣傳其典型事跡,作為優先評選“文明村民”“五好家庭”“好兒媳”“好公婆”的重要依據,并推薦其中事跡特別突出的“功德幣儲蓄大戶”,呈報上級相關部門予以表彰或獎勵。各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支持香寮村發展項目建設或為特需群體捐款捐物、救助幫扶的,均予以張榜公布,有重大善行義舉的,載入《功德牌》,刻碑留名;輿論貶斥“功德幣”存量負資產者,懲戒嚴重或屢次不良行為記錄的家庭和村民。凡有一項不良行為記錄者,取消其年度評先評優資格;凡有三項以上不良行為記錄者,減半其享受的村集體福利待遇。
2017年1月,香寮村“功德銀行”召開第一次表彰會,表揚功德先進事跡7件9人,弘揚孝道的平凡農民、熱心村集體公益事業或無私為村民謀福利、作出較大貢獻的愛心人士等名列紅榜。如龍巖市地稅局駐村書記章俊華引進公益款30多萬元,為村里安裝太陽能路燈105盞,建造橋梁鍍鋅管欄桿;周述炎、劉國慶、蘇克生等愛心人士慷慨資助村婦聯舉辦的香寮村第一次“三八”文藝晚會;王章杰、王積猛及時召集村民,救助連人帶摩托車摔入河中的村民,使其迅速脫離生命危險。
存進去的是愛心,收獲的是真情與感動。為鼓勵村民滌清陋俗、多行善事,香寮村“功德銀行”著力倡導存入正能量、好人有好報的新風尚,構建“愛心奉獻·真誠回報”機制。理事會募集社會單位、社會愛心人士、村民的捐助,設立“功德銀行愛心基金”,募集功德善款3萬多元。錄入“功德銀行”的好人或家庭,遇到患病、災害、意外等造成的家庭實際困難時,可以向“功德銀行”申請支取“功德儲蓄”。理事會經核實后,按申請儲戶的功德積分值相應比例,從“功德銀行愛心基金”中,資助必要的救助、幫扶資金。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7-12-01輿論媒體對待熱門案件應有文明邊界
- 2017-12-01站在新起點,文明新跨越
- 2017-12-01小空間展示大文明:國家旅游局局長李金早談“廁所革命”
- 2017-11-30寧德市召開省級文明城市迎評工作推進會
- 2017-11-30豐澤區文明辦獲“傳家訓、立家規、揚家風”微視頻評選一等獎
- 2017-11-30涵江區召開省級文明城區迎評沖刺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