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壁的山依著海,奇石林立,每一處峭壁都會讓人感受到海角天邊的遼闊。
一位游客站在海邊的亭子里拍攝。正在開發中的北壁旅游,正迎來四方朋友。
“國貨救國”的題刻歷經多年依然矗立海邊,提醒人們不忘歷史。
霞光下,東沖口的海面上漁船開過,每天在這里來往的船只不計其數。
北壁鄉政府所在地,人口不多,街道整潔,稻田與溪流相映襯。
東南網12月1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王毅 通訊員 陳清/文 本報記者 王毅/圖)霞浦,以灘涂及海洋風光聞名,北岐、曉澳、大京、花竹、鹽田、沙江……這些地方早已是游客耳熟能詳的風景勝地。然而,說起霞浦的北壁鄉,卻讓人有些養在深閨人未識的陌生感。
北壁,古稱百辟巖,位于霞浦縣東沖半島南端沿海突出部,三面臨海,一面背山。1276年,南宋少帝趙昰、趙昺“駐蹕”北壁,民族英雄文天祥南下勤王于此,得名“駐蹕”,后因該地有大巖壁,方向居北而改名“北壁”。
從霞浦縣城驅車2個多小時來到北壁,正值晚霞漸染海面。站在山脊之上,向前可以望見大黃魚的故鄉“官井洋”。這里海水清澈,南接東沖口、西通三都澳,是我國唯一的內灣性大黃魚產卵場;向后轉則處處是奇山異石,歷經上萬年的風化剝蝕,形成了惟妙惟肖的各種“石景”,有恩愛情深的“夫妻峰”,有氣勢恢宏的“將軍露甲”,有虔誠的“沙彌打坐”,有靈動的“美猴下山”……山海相繞,隨人意所識,萬象在胸中,只要您用心揣摩、細細品味,每一處都可圈可點。
在北壁,美的不僅是海景與奇石,悠久的人文歷史也會讓你在不經意間感受家國興亡的情懷。北壁最南端的東沖口,四邑上流之水,交匯于此,瀠洄漣漪,深不可測。早在清朝咸豐年間,東沖便設立海關總口,不少往來經商的外國人匯聚于此,為東沖帶來了西洋建筑文化的印記。1934年東沖海關幫辦吳仰賢目睹外國侵略者在東沖橫行霸道,而當時的政府又軟弱無能,便憤然去職。在離開東沖之前,將自己的滿腔愛國情懷抒寫成“國貨救國”四個大字勒刻在波濤洶涌的虎頭崗斷壁上,警醒世人。如今,這四個字依舊立于海波之上。
水路便捷而陸路偏遠曾是北壁美景隔絕于世的重要原因。隨著近年來道路交通的改善,通往北壁的公路也越修越便捷,過不了多久,一條新路即將開通,從霞浦縣城開車1小時左右便可到達北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