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岸開發區黨工委組織部黨員志愿者進村入戶開展移風易俗宣傳。楊斯娜 攝
移風易俗活動中,北岸開發區兩位公安民警的婚禮新事新辦。 陳穎 攝
東南網11月30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卞軍凱 通訊員 黃漢業)高價聘金催生“百萬新娘”、紅白喜事大操大辦造成鋪張浪費、逢年過節返鄉一趟卻盲目攀比……近年來,莆田沿海地區出現的不良習俗,不僅“污染”了淳樸的鄉村民風,也給基層群眾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
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樹立文明新風,地處莆田沿海的湄洲灣北岸開發區積極開展移風易俗活動,從9月份開始,以“高價聘金”為突破口,廣泛動員群眾,打響了針對不良習俗的一場“攻堅戰”。目前,聘金大幅下降甚至“零聘金”的現象在北岸開發區接連出現,當地群眾翹首企盼的文明新風,已經迎面吹來。
民意直指陋習,向“高價聘金”宣戰
“您認為當前農村哪些不良風氣需要改變?”“您認為是否應該由黨委、政府牽頭推動移風易俗?”……9月底,北岸開發區3個鎮、38個村(社區)都收到了一份特殊的調查問卷。問卷的主題,是征集基層群眾對開展移風易俗的意見和建議。
作為全市唯一的移風易俗工作省級試點單位,北岸開發區沒有先例可循,如何找準突破口?調查結果說了算:全區一共向村干部、村民代表、民營企業家等群體發出調查問卷1609份,收回有效問卷1569份,其中對“高價聘金”的反對意見非常集中,92.61%的群眾認為當前婚嫁彩禮過高,95.73%群眾表示支持黨委、政府牽頭整治這一不良風氣。
超過九成的調查對象認為聘金過高,這一比例與人們的感性認識十分吻合。近年來,動輒超過百萬元的聘金,一個接著一個出現的“百萬新娘”,在北岸開發區屢見不鮮。“聘金節節高的背后,是一部分群眾在外經商賺錢后產生的盲目攀比行為,以娶媳婦、嫁女兒的聘金高低來體現事業成就大小,說到底仍是面子問題。”東埔鎮黨委書記潘國樹分析說。
厚厚一沓鈔票,換來一層薄薄的面子,卻給當地大多數群眾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還有一個因素是媒婆趁機炒作、推波助瀾,因為媒婆是按照聘金拿提成,所以想方設法要把聘金炒上去。去年我們村出現一個聘金238萬元的新娘,就是媒婆利用家長的攀比心態‘吃兩頭’炒上去的。”忠門鎮安柄村黨支部書記陳國地感慨地說,“實際上,90%以上的農村家庭都難以承受這么高的聘金,即使是事業有些成就的企業家,也更應該把幾百萬元的流動資金用在經營方面,而不是用來攀比、帶壞風氣。”
面對居高不下的聘金,舉債結婚、借貸娶妻的現象在當地開始出現,甚至有部分家庭因婚返貧、因婚致貧。此外,青年男女喜結連理的標準不再是情投意合,而是看誰出的聘金合適,子女幸福讓位于聘金、面子,這不可避免地引發出聘金糾紛和婚后矛盾。
“我們在工作過程中發現,已經出現不法分子利用‘高價聘金’騙取錢財。”山亭鎮司法所專職調解員田金良介紹說,“有部分婦女獲得高聘金后,結婚沒幾天就分居走人,這一筆錢不了了之,最后落得人財兩空,每年都有幾十起類似的矛盾糾紛,所以這股高聘金的不良風氣必須盡早剎住。”
群眾反映最急切的“高價聘金”,成為北岸開發區開展移風易俗工作的主攻方向。10月,北岸開發區成立移風易俗專項工作領導小組,并建立區、鎮、村三級聯動機制,在全區啟動以治理“高價聘金”為重點的移風易俗工作,吹響了“攻堅戰”的沖鋒號。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