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之城 增添創城色彩 武平縣一直是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契機,把文化建設與文明縣城創建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大力弘揚見義勇為、誠實守信、孝老愛親等良好道德風尚,引導干群共建“好人之城”,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奠定了良好的群眾基礎,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 2013年5月19日早晨,一場暴雨突然襲擊武平縣巖前鎮。不到半個小時,街道已經被齊腰深的洪水淹沒。就在這齊腰深的洪水里,一位名叫魏富貴的43歲漢子,開著鏟車,歷經四個半小時救出百余名鄉親。鏟車艱難跋涉在已成澤國的街道,車斗里、車頂上、駕駛室旁邊,都站滿了驚魂未定的男男女女。 武平漢子魏富貴敢于挺身而出,演繹出人間最暖心的一幕。其實,類似的義舉在武平縣比比皆是。武平縣城廂鎮農民鐘日富以愛管“閑事”而出名;“中國好人”鄭彩坤、賴茂增、王榮玉用自己的血汗錢幫助了無數困難家庭、貧困學子和孤寡老人,用真情和溫暖感動著人們;“福建好人”周金明,面對儲戶丟失的1.8萬元錢款,毫不猶豫地報警找失主;年近九旬的李成祥,連續20多年堅持每天義務清掃公共澡堂,2016年2月榮登“中國好人榜”;“福建好人”鐘亮生熱心幫扶130多位殘疾人養蜂致富…… 武平縣文明委領導介紹:“武平好人頻現并非偶然,是人文、歷史、社會環境共同孕育的結果,是武平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生動樣板。” 全民共建 凸顯創城為民 在創建活動中,武平縣一直秉承提高城鄉群眾生活質量、持續為百姓謀福利的理念,以創建全國縣級文明城市為載體,把改善群眾生活環境作為終極目標。 武平縣搶抓中央、省推進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的歷史性機遇,縣里制定了創建路線圖、任務書、時間表,量化細化了工作指標,逐級逐項分解任務,建立了跟蹤檢查、考核獎懲等各項制度,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責任體系,統籌推進全縣創建工作,拉開城市發展框架,大力推進“硬件升級”,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紛紛上馬。 隨著永武高速、古武高速等一批交通重點工程陸續建成通車,如今武平縣已經成為全國少有的可在4小時到達四個經濟特區、四大特區港口的縣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