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篇語:
17日,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我省在表彰大會中取得佳績,莆田、龍巖、石獅、武平、晉江、沙縣等6個參評市(縣)全部獲得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參評全國文明城市獲評率100%走在全國前列。我省廈門市、福州市、三明市、泉州市、漳州市5個市經復查確認繼續保留全國文明城市稱號。滿堂紅成績的背后凝聚著大家的辛勞與汗水,探索出的一整套切合各地實際、行之有效的創建工作機制和管理模式。為更好展示我省各地創建工作的經驗成效,本網開設“文明創建在福建”系列報道,走進捧回金字招牌的各地,講述文明創建工作中的大城小事,提供給其他城市學習。
文明之風拂晉江 人與城市相益彰
11月17日,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表彰暨學雷鋒志愿服務大會在京召開,會上晉江市榮獲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稱號,捧回了這一代表城市整體文明水平的最高榮譽獎牌。晉江在追逐文明城市夢想的創城過程中,發生了怎樣的華麗蛻變呢?“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諧宜居”是衡量一座城市文明的三個指標,今天讓我們順著這些指標一起走進“全國文明城市”——晉江。
移風易俗 不比排場比公益
在晉江磁灶鎮大埔村,一座座高聳的樓房,一排排整齊的花園式別墅,散落村間的綠地公園,設施齊備的村民廣場,寬闊筆直的馬路……置身其中,你很難相信這是在農村!而這只是晉江在推進新型城鎮化過程中的一個縮影,眾多與大埔村一樣的“美麗鄉村”正在晉江不斷涌現。
以往晉江人好面子,紅白喜事比排場,如今晉江全市392個村(社區)都制定了促進移風易俗的村規民約,這些村規民約共同組成了規范民間婚喪喜慶活動,防止大操大辦、鋪張浪費和盲目攀比的一種基層群眾自治機制。不比排場比公益,有著樂善好施傳統的晉江人紛紛將節省下來的禮俗資金進行慈善捐贈或推動鄉村建設。近十幾年來,晉江市慈善總會共募集慈善款26.58億元,為全國縣域之最。
志愿服務 善行義舉成風景
今年教師節,晉江教育再傳喜訊,晉江白蘭花教師志愿者聯盟入選全國首批教師志愿服務“課后服務示范點”建設單位,這支全部由學校教師組成的志愿者團隊立足校園,走進社區,走向社會,開展豐富多彩的志愿活動,尤其是在多所小學開展的免費課后培訓服務,深受學生家長歡迎。
愛心慈善之舉,在晉江俯拾皆是。一座城市的美,也在于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密切、社會的互信互助互愛。晉江擁有400多支志愿服務團隊、7萬多名志愿者,崇尚志愿服務的濃厚氛圍也同時帶動了十多萬名群眾常年參與志愿服務。
晉江市委、市政府積極引導和支持志愿服務的開展,實施志愿者禮遇辦法,建成15個志愿服務驛站,建設志愿服務指導中心,開辟了市民參與志愿服務的新途徑。
文化傳承 反哺城市新發展
夜已深了,在晉江華僑職校門口,一座24小時自助圖書館依然燈火通明。作為文化惠民項目,晉江在17座城市圖書館建成后,將自助閱讀觸角延伸到全市各鎮街,在金井、龍湖等離市區較遠的鎮,開通運行15臺24小時自助圖書館,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濃濃書香和通借通還書籍的便利。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根。多年來,晉江在創建文明城市的過程中,始終重視文化傳承,把城市文化建設擺上重要位置,用文化生活打造城市氣質,在經濟社會建設的“晉江經驗”之外,全力打造了一張城市建設的新名片,從而推動了城市的旅游發展。
2016年央視元宵春晚分會場設在五店市傳統街區,2017年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CCTV—13的新春特別欄目組《萬家燈火》,再次走進了晉江。位于繁華市區中心的五店市傳統街區,是晉江市政府實施的傳統文化保護與人居環境改善的重點工程所在地,也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但不設圍墻、不賣門票、不只向特定對象開放,因而廣受游客好評。晉江在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過程中,結合五店市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經驗,對陳埭涵口、靈源靈水、金井塘東等古建筑群進行成片保護,以此實現城市發展與文化保護雙贏的局面,市民因此得以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近年來,晉江連續每年舉辦文化產業周,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先后打造了洪山文創園、五店市、三創園、包裝印刷基地等文創園區,扶持培育了一批重點文化企業,建立了一批文化項目庫,多個項目入選省、泉州文化產業重點項目。
公園遍布 工作休閑兩不誤
在世紀大道邊上,一條總長約30公里的的休閑生態綠色走廊向前延伸,這就是晉江“一山一水”慢行系統,起于靈源山,止于晉江出海口,一路好山好水相伴,運動和景觀有機結合。
“300米見綠,500米見園”,這是晉江為方便城市居民出行休閑定下的目標。近幾年,晉江在積極拓展城市“綠量”的基礎上,進一步均衡綠地布局,加強城市中心區、老城區的園林綠地建設和提升;緊密結合城市居民日常游憩、出行等需求,加快公園綠地、居住區綠地、道路綠地和綠道建設。市區已建成的公園就達十余座,市民出家門不遠即到公園。
城市景觀提升,人與自然和諧共處。2016年,晉江被授予“國家生態市”稱號,這也是一塊國家級金字招牌,是對晉江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協調發展,并實現“雙贏”的肯定。
晉江正在以人民群眾滿滿的幸福感和獲得感詮釋著城市生存環境的宜居和友好。以順利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契機,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推動晉江城市文明建設再上新臺階,推動晉江人與城市和諧發展,東風正烈,正當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