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恩不報非君子”。隨著感恩節的到來,“感恩”一詞也在升溫發燙。感恩是人的靈魂之韁,懂得感恩的人,道德才可棲息。自古以來,感恩之人志存高遠,成就一番宏圖大業。人的愛家、愛鄉、愛國,都是源于一種感恩情懷。
感恩情懷,發自內心的呼喚,人的品質外現。無論是《游子吟》中“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慷慨陳詞,還是《增廣賢文·朱子家訓》里“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的樸素理念,抑或是《弟子規》里“恩欲報、怨欲忘、報怨短、報恩長”的做人道理,感恩情懷不僅是攝人魂魄的美麗詩詞,更是一個人的心靈歸屬地。家國民族的感情聯絡,“一枝一葉總關情”的使命感,“位卑未敢忘憂國”的擔當意識,無不是從感恩開始。
盧梭說過:“一個不懂得感動、感恩的人,就是一個最無知、最失敗的人,也是最不值得別人尊重的人”感恩是道德的基礎,道德是感恩的延伸,在道德建設的體系里,感恩是不可或缺的有效力量。離開這個力量,道德大夏就難以立足,搖搖欲墜?!案卸鞯男模梢遭B性情”、“感恩的心,更是一種處世哲學,生活中的大智慧”。正是懷有感恩之心,才能有志氣、有理想,為國為民,積極上進,把個人夢同國家夢融合在一起,愛崗敬業,生前身后濟蒼生。感恩情懷猶如波濤滾滾的大海,流淌著豐富的道德內涵,浸潤著每個人的心靈田園。
感恩是道德成長的“沃土”,感恩情懷的根本著力點在于道德的涵養、道德的養成。以感恩心態修身齊家,就能四兩撥千斤,在身正基礎上達到光耀門楣齊家的目的;以感恩心態治國平天下,就能功半而事倍,“邃密群科濟世窮”。孝老愛親、敬業意識、愛國理念、奮斗精神,皆生于感恩、死于失恩,感恩永遠都是時代的課題。
“知恩圖報”是中華文化的精髓,家國情懷的源泉。鴉有反哺之情,羊有跪乳之恩。李密說,生當隕首,死當結草。烏鳥私情,人何以堪!有感恩,才可以闖天下。從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品質修養,到岳飛的“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豪情壯志,再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為民深情,常懷為民之心、常思強國之略、常念復興之文,全程貫穿了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感恩主題,牢記民是官之本的智慧思維,攀上了人生道德的巔峰,閃現人性的光輝。
“亦余心之所向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心靈有了著落,生命就可“升值”。感恩情懷是一股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力量,擁有它的潤澤,每一個人必能書寫輝煌人生,成為社會“大器”之人。(泉州市委文明辦馬全和)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7-11-23【文明創建進行時】小城石獅的文明之源
- 2017-11-22連城縣委文明辦深入社區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 2017-11-22泰寧組織相關職能部門赴沙縣學習考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
- 2017-11-22建陽區召開街道社區省級文明城市迎檢工作部署推進會
- 2017-11-22建陽區召開街道社區省級文明城市迎檢工作部署推進會
- 2017-11-22邵武市組織開展文明城市創建城區道路綜合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