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是世界兒童日,說到“世界兒童日”、“世界自閉癥日”,這些節日都不同于人們熟悉的“六一”國際兒童節,這個具有社會現實意義的紀念日,不被大多數人熟知。(11月20日 潁州晚報)
兒童友好的世界,需要保障他們生存和受保護的權利;而患有自閉癥的兒童更需要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走進他們,了解他們,讓這些“星星的孩子”不再無助。
從誕生的那一刻起,有的殘疾兒童就開始了自己獨特的人生歷程,體驗著生活的五彩斑斕。愛,就像一個跳動的音符,與我們一路同行。當他們享受著美好的生活時,你可知道,這個世界,還有許許多多的人享受不了生活的美好,大自然的熱情,他們就是所謂的自閉癥或殘疾兒童。
據有關資料顯示,自閉癥是困擾我國部分兒童健康成長的疾病,不僅會給孩子帶來孤獨,更會給患者家庭帶去沉重的負擔。當前,中國自閉癥患者數量已超過1000萬,其中14歲以下的兒童超過200萬。為此,業內專家呼吁,希望更多的機構和個人了解自閉癥,關愛自閉癥患者,幫助自閉癥兒童和家長走出陰霾。
有人見到自閉癥或殘疾兒童,不但不幫助他們,反而對他們指指點點,拿他們取樂。你可知道你一些微不足道的動作,對他們幼小的心靈上、尊嚴上,有多大的傷害嗎?
海倫.凱勒說過:“世界上最美的事物,不一定能用眼睛看到或用手摸到,他們是必須用心靈去體會的。”的確是這樣,自閉癥或殘疾兒童雖然身體上出現了點缺陷,但他們的生活也是豐富多彩的,他們的生活如同正常人一樣也有快樂。
臂如貝多芬,出生貧寒,從小隨父親學音樂,8歲開始演奏,50歲耳朵開始失聰了,可他有偉大的理想,克服種種困難。經過他的努力,他一生創作了許多優秀作品,深受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他的成就對同時代及以后歐洲音樂藝術發展都有巨大的影響。
臂如張海迪,5歲癱瘓,可她并沒有放棄過生活,她不斷進取,學習了日語、德語、英語和世界語。她還盡力幫助周圍的青年,鼓勵他們熱愛生活,珍惜青春,努力學習為人民服務,為祖國的興旺發達獻出自己的光和熱。不少青年在她的鼓勵下考取了大學。張海迪在輪椅上唱出了生命之歌:一個人的生命的價值在于為祖國的富強,為人民的幸福而勇敢開拓,無私奉獻。凡此種種,都說明殘疾人并不比四肢發達的正常人弱。
“關注自閉癥兒童,走向美好未來。”有人說自閉癥兒童是“星星的孩子”,像星星一樣孤獨地在天空閃著光芒,筆者認為,只要全社會的關愛,有生命的存在,自閉癥或殘疾兒童的人生就有希望。希望更多的社會力量加入到服務閉癥或殘疾兒童及家庭的隊伍中,讓愛心傳遞,為“星星的孩子”撐起一片蔚藍的天空。(安溪縣委文明辦 朱波)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