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的奮斗,櫛風沐雨;多年的發展,碩果累累。文明,成就了今日八閩最美的風景。
我省是全國最早進行綜合改革和對外開放的省份之一,對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性、緊迫性認識較早。早在上世紀70年代末,省委就確立了“越是改革開放、越是發展經濟,越要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指導思想。1984年6月,中央“五講四美三熱愛”活動委員會在三明市召開全國“五講四美三熱愛”活動工作會議,這次會議通過推廣三明市城市精神文明建設經驗,拉開了全國創建文明城市的序幕。
30多年來,我省始終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從不放松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明確提出了我省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走在全國前列,精神文明建設也要走在全國前列,為全國作出表率的工作方針,各地各級各部門各條戰線積極作為,廣大市民全力支持、熱情參與,把“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諧宜居”貫穿于創建文明城市全過程,市民文明素質不斷提升、城市文明程度不斷提高,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不斷增強。
圍繞中心大局,創建為民惠民
多年來,我省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始終緊跟時代發展步伐,特別是省第十次黨代會提出“再上新臺階、建設新福建”后,我們緊緊圍繞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目標,把握大局大勢大事,在圍繞大局中體現擔當,在服務大局中展示作為,在新時期堅持服務建設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平潭綜合實驗區和福州新區。
2017年,我省修訂精神文明建設各類操作手冊,融入時代新的內容和要求,將文明城市創建打造的“八大環境”融入貫穿于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五位一體”協調推進的全過程。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不僅是人人“倉廩實衣食足”的物質生活,還有“知禮節知榮辱”的社會風氣。多年來,我省始終堅持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推動文明城市爭當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排頭兵和示范區,突出思想道德內涵、文化內涵和理想信念教育。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道德模范評選表彰禮遇幫扶走在全國前列,志愿服務、文明旅游、誠信建設制度化建設成效顯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家喻戶曉、深入人心,社會風氣進一步改善,向善向上、誠信互助、科學理性的社會風尚更加濃厚。據不完全統計,僅武平縣17個鄉鎮就精心制作完成了1.3萬平方米的“道德文化墻”建設,建成38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公園。
創建為民,人城共進。創建文明城市,我們更注重老百姓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多年來,我省從改善民生和提高保障入手,督促各地著力加強環境衛生、公共交通等方面建設和管理,大力提高社會保障、教育、醫療及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水平,讓人民群眾共享文明創建成果。通過騎車徒步檢查,聽基層意見,問百姓訴求,及時回應群眾關注的民生熱點和創建盲點,提高群眾對創建工作的支持率、滿意率和知曉率。以福州市為例,該市堅持將為民辦實事與創文明城有機結合起來,2017年共為民辦20個方面實事,包括實施公交服務便民工程、水系綜合治理、菜籃子工程、文化惠民工程、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等,不斷提高市民參與創文明城的積極性。
![]() |
![]() |
責任編輯:陳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