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益廣告:“八不”行為
文明風10月20日訊? 閩侯縣在持續深化省級文明縣城創建過程中,撲下身子實干,雷厲風行快干,硬件、軟件、人文“三管齊下”,形成了上下聯動、全民參與的喜人局面。
大街小巷,市民謙恭有禮,交通秩序井然;衛生死角,全員行動搬離雜物、清理污漬;公共場所,公益廣告潛移默化傳遞正能量……當下,一幅文明和諧的新畫卷正在閩侯從容運筆,一股崇尚文明的新風尚已在八閩首邑蔚然成風。
閩侯縣城劃分31個網格精細化管理
縣城劃分31個網格 利于精細化管理
這段時間,細心的市民會發現,閩侯縣城甘蔗街道分不同區域新樹立了許多網格指示牌,上面標識著不同的責任單位、責任人,以及轄區范圍和管理任務。
為扎實推進省級文明縣城創建工作,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閩侯縣出臺了《文明縣城網格化管理方案》,將縣城及周邊相關區域,以主次干道、社區街巷為分界線,劃分為31個網格。
“每個網格均由縣處級領導擔任責任領導,責任人由2到3個縣直單位主要領導組成。”閩侯縣委文明辦主任、創城辦常務副主任王周文介紹說,網格機構主要負責查擺網格內與文明縣城創建有關的市容市政、公共交通、市場經營、文化活動等方面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并及時協調、督促相關職能部門和網格轄區內的單位、街道村居等抓好存在問題的整改落實。
在此基礎上,閩侯縣創城辦進一步創新,牽頭研發設計了“閩侯縣文明縣城網格化信息管理系統”,向科技要人力、向科技要效率、向科技要管理。網格化系統在“遇見閩侯”微信公眾號開設管理頁面,集成地圖定位、問題收集、任務派遣、落實反饋、綜合評價等多種信息數據,實現多部門對文明縣城創建日常管理信息共享、快速響應。
閩侯縣志愿服務驛站為群眾提供便民服務(鄭帥-攝)
沉入一線抓整改 親力親為促創城
近幾個月來,由閩侯縣領導、網格片區責任單位負責人及網格員組成的31支網格小分隊,行走在網格內的街頭巷尾,不留死角查缺補漏。他們如同“啄木鳥”般,細致耐心地為閩侯創城工作“挑刺”,全天候、多角度檢查、發現發生在身邊的各類城市問題,并督促相關職能部門及時整改。
林明華是閩侯縣農業局的一名工作人員,除了做好本職工作,他還負責所在網格的“找茬”工作,哪里市容不整潔,哪里交通秩序混亂,哪里市政設施毀壞,都是他拍照上傳的內容。
“環境越來越美了!”家住甘蔗街道福龍新村的程大爺,對這段時間閩侯縣城市容市貌的變化以及部門的主動作為,直豎大拇指,“上午才看到網格員來拍一個死胡同的建筑垃圾堆,下午就有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前來清運。這效率太高了,值得點贊!”
除了網格機構積極做好轄區內整治工作,閩侯縣創城辦實地督導組也經常赴各網格開展實地督導,并每周召開例會,通報收集到的創城問題,下發整改函,督促相關單位抓緊抓實整改工作。
功夫不負有心人,閩侯創城工作取得實效。閩侯縣文明縣城網格化信息管理系統數據顯示,8月底系統上線以來,已接收各類問題596單,處理477單,辦結率超80%,創城效率可見一斑。
部門聯動 進一步提升市容環境
道路綠化帶安裝護欄,提升改造城關第一市場,建設占地1700平方米的臨時農貿攤位安置點,更新改造和新建16個公交候車亭,修復縣城街心公園公共停車場以及各主次干道人行道、樹池等市政設施……幾個月來,閩侯住建、交通、商務等多部門聯動,投入大量資金,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提升城區市容環境。
與此同時,環衛部門加大了對保潔公司的督促力度,推進保潔精細化管理。除了對縣城環境進行“全時段、全方位、全天候”的“三全保潔”外,保潔公司還對轄區所有道路進行全面沖洗,沖洗面積96萬平方米,達到“路見本色”保潔標準。此外,沿轄區主次干道更換、增設垃圾桶520個,方便市民投放生活垃圾,確保垃圾投放不落地。
針對許多社區曾普遍存在停車亂、雜物多、“僵尸車”占位、“牛皮癬”上墻等現象,閩侯縣積極推進文明社區創建工作,從公告倡議、入戶勸導,到搬離服務、監督維護……各項工作均有力推進。三福社區黨支部書記洪鳳英表示,經過大力整治,小區的居住環境有了明顯改善。
將整治引入小區樓道、花圃等細處的同時,閩侯縣還對夜間攤、油煙攤、店外攤“三類攤點”這個影響市容市貌的“頑疾”動起真格。閩侯縣建立了城市市容管理長效機制,在重點區域實行定人、定崗、定責進行日常管理,對縣城新舊城區主次干道攤外攤、店外店、占道經營、流動攤點和影響市容觀瞻的現象進行全面整治,確保無盲區無死角。
隨著汽車保有量的迅速增加,此前閩侯城區停車難、亂停車現象較為嚴重。閩侯縣疏堵結合、以人為本,除了嚴厲查處亂停車違法行為,近期又在縣城新舊城區重新劃出827個車位,并在舊城區分別建設兩個面積各約15畝的臨時停車場,引導群眾有序停車。同時,首次將縣城舊城改造一期安置房地下室停車場向社會開放,共調劑車位671個,滿足市民停車需求。在此基礎上,閩侯縣還對縣城主次干道“僵尸車”進行摸排、拖移,騰出有限的公共資源,并在陳店湖工業區平整建設了一個面積約10畝的臨時停車場,用于臨時存放尚未達到報廢標準的“僵尸車”。
閩侯城區隨處可見的公益公告欄,讓市民在享受潔凈優美環境的同時,感受著正能量的熏陶
一城文明風 滿目和諧景
建設健康向上的人文環境,對創城工作來說,也是重要的一環。
為營造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濃厚氛圍,弘揚新風正氣、引領文明時尚,閩侯文明辦近期組織實施了縣城江濱市民廣場下穿涵洞的景觀改造提升,巨大的LED電子顯示屏和經過精心設計的17幅反映閩侯特色的燈箱公益廣告,成為宣傳閩侯的又一個良好窗口。此外,閩侯文明辦還在縣城主干道兩側公共綠地、花圃、公園設置了數十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夢新款公益廣告宣傳欄,成為縣城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讓市民在享受潔凈優美環境的同時,感受著正能量的熏陶。
面對“爬”滿各種小廣告的線纜箱,閩侯文明辦聯合團縣委,轉變思路,組織專業繪畫人員,對縣城主次干道上的100余座線纜箱進行創意涂鴉,茉莉花、榕樹等富有閩侯特色的彩繪,瞬間讓縣城顏值“飆升”。
“文明創城,我們都來出份力?!彪S著創建省級文明縣城工作深入推進,閩侯形成人人了解創城內容、支持創城工作、自覺參與創城的濃厚氛圍,不時可以看到“紅馬甲”身影。志愿者們常態化開展了交通勸導、家園清潔、環境保護、文明禮儀等活動,共同把閩侯打扮得更加整潔、更加靚麗。閩侯還在閩都民俗園建設了全縣首個志愿服務驛站,向市民提供信息問詢服務以及應急救援類志愿服務,既是服務群眾的便民窗口,又是凝聚社會愛心的集散中心。
如今,閩侯縣城不文明現象逐漸減少,取而代之的是一襲文明風、滿目清新景。(閩侯文明辦信息報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