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義勇為者子女參加中高考,可以依法加分;見義勇為者死亡,河南省將一次性給予百萬撫恤金;河南人外地見義勇為,也能享受家鄉待遇……,10月13日,《河南省見義勇為人員獎勵和保障條例(草案)》(審議修改稿)公布并征求意見。審議修改稿對見義勇為人員的獎勵進行了細化。因見義勇為死亡的頒發100萬撫恤獎金;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頒發80萬元撫恤獎金;大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頒發60萬元撫恤獎金;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頒發40萬元撫恤獎金。(10月14日,澎湃新聞)
可以說,見義勇為是最值得國家、政府、社會來肯定和褒揚的行為之一。但由于各種原因,當前我國很多地方對見義勇為的保障存在疏漏和不足,以致一些見義勇為者的權益和正當訴求得不到合理解決,陷入英雄流血又流淚的困境和尷尬。從這方面來說,河南省從多個方面“重獎”見義勇為者是莫大的進步。
現實中,見義勇為者面臨的往往是突發和緊急狀況,加之自身能力和經驗有限,難免會不可預料地產生傷亡結果。但這種損害結果往往不是其自身過錯所導致,而是見義勇為這一行為本身所產生的相應結果,或者是加害人的加害行為所導致的結果。對該損害結果,理當由侵權人即制造危險者或者受益人負擔,這也符合公平正義的基本理念和原則,即誰制造危險誰擔責,誰受益誰補償。已經實施的《民法總則》也規定,因保護他人民事權益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
然而,侵權人或者受益人無力負擔或者逃避責任情況的不在少數。如一些落水事件中,很難確定誰是侵權人或責任人,甚至一些落水者或跳水自殺者自身有很大過錯,集加害人與受益人于一身。這些事件中,有些人被救助后立即離開現場,難以尋找,有些人則缺乏補償能力,甚至有些人未被成功施救。這些因素都可能導致見義勇為者向其主張權利的愿望落空。
這就需要國家和社會出面對見義勇為者實施進行基本保障和撫恤。這完全符合誰受益誰“擔責”的樸素理念,要知道,見義勇為的受益者不僅僅是具體的被救助者,更是整個社會,甚至社會的受益比具體的被救助者受益程度更大。因為這種急公好義、挺身而出的行為不僅閃現了人性的光輝,更能弘揚和形成積極向上,樂于助人,團結互助的社會風氣,對提升社會安全感不無益處。如果無人見義勇為,袖手旁觀成為風氣,整個社會將愈發冷漠,公眾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也會下降到極點。
因而,“重獎”見義勇為是從立法層面對這一行為的最大肯定和褒揚,也是政府履行社會管理職能的體現。其實,從另一層面說,對因見義勇為死亡的頒發一百萬元撫恤獎金,對喪失勞動能力者頒發八十萬到四十萬元撫恤獎金不僅適當,而且非常必要。按照當前的賠償標準,因交通事故受傷害者,因礦難等其他事故受傷害者,都將會獲得數十萬,乃至過百萬的賠償金。那么,政府更有責任和義務“重獎”見義勇為,否則就是愧對見義勇為的“失職”。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審議修改稿,除發放撫恤獎金外,因見義勇為死亡的,其親屬還將獲得如“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二十倍加四十個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排職少尉軍官工資標準”或其他相應標準的補助金。應該說,這樣的保障力度將起到根本性保障,解決見義勇為者后顧之憂。
此外,還可更進一步,如除撫恤獎金和政府發放的補助金外,見義勇為者及直系親屬接受社會捐贈的應免去稅收。并明確其本人或子女中考、高考、報考公職人員時的加分標準,以實現全方位的優待。體現國家和社會對見義勇為的肯定,讓激發社會正能量的見義勇為者多受益,少受損。(泉州市委文明辦 史洪舉)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