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做好事反被誣、做好人反被陷、老人倒地不敢扶等社會現象廣受大眾所詬病。這類事件不但傷害了人們想要做好事的善意和善心,更是在全社會形成了一種極為不良的歪風邪氣,使得正義得不到彰顯,良知反被埋沒。因此,“不能讓好人流血又流淚”的正義呼聲愈發高漲,而“好人法”也就在這樣的群眾呼聲中應運而生。如今,它即將正式實施,這也是一直以來的民心所盼。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著“好人有好報”的文化傳統,今天也依然倡導德者要有得的價值導向。然而,不知從何時開始,社會上卻刮起了丑化英雄、褻瀆模范、中傷好人的歪風,在廣大人民群眾中間產生了極為不良的影響,使人們一度對英雄之舉、見義勇為、救死扶傷、助人為樂等原本高尚的道德行為產生了質疑。這種質疑勢必會影響人們的言行,誤導人們的道德認知。久而久之,人心為傷、人情會淡。試想,一個沒有了正義和溫暖的社會,將會是怎樣的無序和冰冷!那樣的社會,與我們所要建設的公正、文明、和諧社會格格不入。
當前,我們國家已經從法律和道德的層面分別加強了對好人的關心關愛,真正把學習好人、尊重好人、關愛好人落實到行動中。在連續幾年的春晚上,我們都可以看到各類英雄楷模、道德模范的身影;在國家一些重大活動慶典或紀念日時,我們也時時會見到英模出席;從中央到地方,還以各種形式,對好人進行節日慰問和關懷。這些都是我們這個社會給予好人、給予英雄的禮遇。捍衛他們的尊嚴、榮譽和利益,是社會給予好人們的最好回報。
良法還需善治,我們要科學合理地解讀和運用法律,不能鉆法律的漏洞,也不同誤解誤讀法律。要對法律有正確的理解和認知,真正把良法用好、用對,使其能切實發揮應有的效力,真正為好人保駕、為道德護航。對于這部在萬眾關注和期待中“千呼萬喚始出來”的“好人法”,我們每個人都要重視它、呵護它,遵守它、善待它,這既是對法律尊嚴的維護,也是對倫理道德的堅守。
關愛好人不是一個人、一個單位的事,而是需要全社會方方面面的共同出力,通過宣傳教育、法律法規、公益幫扶等各種方式和手段,真正推動形成好人好報、德者有德的價值導向。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