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很多人都在精神上有了更高的追求,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節假日外出旅行,尋找“詩和遠方”。旅途中,當你在盡情享受美景的同時,身在其中的你也構成了美景的一部分。國慶小長假,在出門游玩的時候,可別忘了帶上文明,讓文明旅游成為沿途風光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文明旅游要學會自律。旅途中的言行舉止體現了一個人的修養,很多人覺得他人不認識自己,于是就完全“放飛自我”,殊不知不自律會導致很多不文明現象。“中國式旅游”一直被很多人詬病,游客為了紀念出游而在旅游景點留下“XX到此一游”的簽名,其實這樣反而會讓名字“腐爛”得更快。著名詩人臧克家有一句膾炙人口的詩:“把名字刻入石頭的,名字比尸首爛得更早。”所以,在旅游的時候要自律,入鄉隨俗,尊重每個地方的風土人情,遵守公共場所秩序……因為旅行的意義并非單純地游山玩水,而是游走于不同文化之間,體驗各地的風土人情,不要給旅游“加戲”,輕裝前行,莫讓不文明行為成為旅途中的負擔。
文明旅游要有主人翁意識。很多人都認為游玩的是別人的地方,以為自己花錢游玩就是上帝,在旅游時任意妄為。殊不知,錢是自己的,但美麗風景是全社會的。因此,在游玩的時候要注意自身的行為,自覺遵守旅游秩序,不要讓自己的行為大煞風景。要把自己當成當地的主人,在旅游的時候以身作則,將良好言行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時,還要做不文明旅游行為的監督者,碰到不文明的行為要有主人翁意識,及時制止身邊的不文明旅游行為,必要時可向景區以及相關部門舉報。如果人人自覺文明旅游,那么一路上收獲的不僅是自然美景,還有人文美景。
孔子曰:“不學禮,無以立”,意思是說,不學習禮儀,是無法安身立命的;無論時代怎么轉變,學禮懂禮都是社會所要求的,而禮與文明是息息相關的,要時刻把講文明牢記于心。不僅旅游時要帶上文明,任何時候都要帶上文明,讓文明行為常態化,讓自己成為文明的踐行者。(林雁翎)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