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連山古厝 翠郊古民居的“姐妹樓”
藻井
東南網10月9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蔡雪玲 吳維泉?)初來乍到,感覺福鼎點頭鎮舉州村的安靜和質樸與眾多身居山中的村落一樣,而越往村里走去,帶著歲月痕跡的古民居,苔跡斑駁的古道碑,莊嚴肅穆的古祠堂,無不映照出這個古老村落在久遠歲月里積淀的輝煌。
舉州村山清水秀,綠樹成蔭,茶山遍布,空氣清新宜人,古時素有“舉州十景”之美譽。現有連山吳氏大宅、洋尾林氏大厝、雙頭溪古石橋,古墓葬、古碑刻、古官道、宮廟宗祠、民國學堂等人文及建筑遺存隨處可見。
舉州最聞名的莫過于位于連山自然村的連山古厝,這座建于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的古厝與距此不遠的翠郊古民居并稱“姐妹樓”,距今270多年,興建者為清康熙、乾隆年間人士吳應卯。作為江蘇無錫一支吳氏家族的族長,他領著家人沿浙江溫州、泰順到福寧府一路遷徙,最后定居在福鼎、柘榮交界的山區地帶。據《吳氏宗譜》記載,“應卯公”年輕時經營雨傘生意,發家后置田收租,后來改行做茶葉生意,茶莊開到北京城,可謂富甲一方。
吳應卯生有四子,分為“元、亨、利、貞”四房,在四個地方建起風格相近的大厝。除磻溪洋邊大厝在清光緒年間毀于大火外,其余三座保存完好,呈“之”字形分布,其中有白琳翠郊“海岳鐘祥”和位于柘榮縣乍洋鄉鳳岐自然村的“鳳岐聚秀”。這座位于舉州村連山自然村的“雙峰拱翠”是送給三兒子——利的,占地面積8畝,建筑面積3800平方米,既有皇家宮殿建筑的恢宏跋扈,又融合了江南民宅的精雕細琢。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