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智仁,湖南省株洲市株化集團退休職工。他12年義務獻血72次,曾榮獲“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志愿服務時長達4098個小時,是“永不褪色的紅馬甲”。他的志愿者服務分隊也從原來的6人,發展到33人,每天都有10人堅守崗位。2017年5月,周智仁榮登“中國好人榜”。(中國文明網)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仁義禮智信”這五個字可謂耳熟能詳。其內涵也博大精深,即便每個字拆分來講,其內容也可寫幾本大部頭書籍。其父母給他取名周智仁,顯然是希望他做一個“智仁”之人。而周智仁也不負期望,用自己樸實的愛心擦亮了自己的人生名片。
大智若愚,這是我們對智者理解。作為退休職工,周智仁的家庭條件并不好,工資微薄,生活清貧。但他卻仍選擇參與無償獻血的“紅色事業”。12年義務獻血72次,志愿服務時長達4098個小時,十多年來始終在為義務獻血而奔忙。在常人眼里確實有些“傻”,但正是這種“傻”勁和“傻”態,凸顯出了他的大智慧。作為普通人,我們生命的意義究竟是為了啥,難道僅僅是為了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顯然不是。周智仁通過無償獻血,找到了生命的新意義,讓人生更加充實而富有,這就是一種大智。
仁者愛人。一個有愛心的人,才是真正的仁者。12年前,正在逛街的周智仁黃月英夫婦第一次走進了獻血屋,從此與獻血結下了不解之緣。即便自己年滿60歲不能再獻血了,也要動員別人獻。其中的堅持尤其可貴。血小板采集中,每采一次需要一個多小時,周智仁毫無怨言。多年來,只要一有需求,他總是第一時間趕到血站。能夠做到12年如一日的堅守自己的“紅色事業”,關鍵就是一種仁愛之心,一種大愛之心。贈人玫瑰,手留余香。一個人,只要有愛心,就會獲取更多、更高層次的充實和“愉悅”,就會使自己平凡的人生變得更精彩,這就是一種大仁。
一個人自己做好事、獻愛心不易,動員周圍的人一起行動更了不起。周智仁第一次鮮血就是夫婦集體行動。為了讓周智仁安心做義工,妻子黃月英主動承擔了照顧老人和小孩的重任以及全部的家務,并且一有空就主動參與無償獻血志愿服務。他發動身邊的親戚朋友參與無償獻血,經過3年的拜訪與宣傳,硬是讓朋友走進了獻血屋。他還發動市民,一位叫何麗華的市民,在周智仁感召下,不但定期參加無償獻血,還帶著自己6歲的孩子來做義工。讓“紅馬甲永不褪色”只是個人決心,讓“永不褪色的紅馬甲”發展壯大,這才是愛心的傳遞和匯聚。
周智仁,一個極其普通而平凡的人,他與妻子一道用大愛溫暖了別人,也慰藉了自己。其實,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只要在生活中奉獻愛心,做一個好人,也會讓自己的人生過得更有意義。(安溪縣委文明辦 張繼)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7-09-29豐澤區委文明辦組織開展“向國旗敬禮”活動
- 2017-09-29豐澤區委文明辦組織開展“向國旗敬禮”活動
- 2017-09-29中國文明網推出《砥礪奮進的五年·文明的力量》福建篇
- 2017-09-29砥礪奮進的五年·文明的力量視頻報道(福建篇)推出
- 2017-09-29“砥礪奮進的五年·文明的力量”網絡視頻報道(福建篇)
- 2017-09-29“文明旅游為中國加分”活動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