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生態環境才能做到持續發展
黨的十八大對生態文明建設作出頂層設計和總體部署,并首次把“美麗中國”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宏偉目標。2013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6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要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2016年中央決定在福建設立全國第一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系統開展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綜合試驗。這是中央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也是對我省持續推進生態省和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的充分肯定。省第十次黨代會強調指出,以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為契機,突出體制機制創新,確保中央賦予的先行先試任務按期完成,繼續保持生態環境質量全國領先,努力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隨著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序幕拉開,標志著我省生態文明建設進入重要新階段。
生態文明體制機制創新的經驗
進入新世紀以來,歷屆省委、省政府一任接一任,持之以恒實施生態省戰略、加快生態文明建設,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福建經濟實現快速增長,生態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同時,發揮地方首創精神,先行先試,不斷探索生態文明體制機制創新,取得一些較好的經驗與做法。
在建立完善生態文明體制機制方面,率先在全國成立以省委書記為組長、省長為常務副組長的生態文明建設領導小組;率先在全國建立黨政領導生態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責任書,強化黨政同責;建立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制度;實行農業優先和生態保護優先的績效考評制度;率先在全國成立生態環境審判庭,成為全國法院生態司法保護的“福建樣本”;率先在全國實施環境專題季度督查會議制度等等。
在落實生態環境黨政同責主體責任方面,實施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制度,省委省政府與9個設區市書記、市長和平潭綜合實驗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簽訂《黨政領導生態環境保護目標責任書》,抓住了主體責任的“牛鼻子”。
在探索生態環境司法保護方面,我省率先探索生態環境保護與司法相互銜接的體制創新,全面謀劃和推進生態環境審判制度,先后出臺20余份指導性司法文件,全省有生態環境專門審判庭71個、專門合議庭11個,生態巡回法庭12個,實現生態環境專業審判機構全省法院全覆蓋。
在探索“多規合一”方面,選擇廈門市試點,在全國率先實踐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城市建設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等“多規合一”,再造了政府審批流程,提高了辦事效率,有力地推動了生態文明建設。
在運用經濟手段、市場機制推動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方面,先后推出生態補償政策、排污權交易制度、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機制、放開服務性監測市場、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綠色信貸試點、碳交易市場等等。
在推進環保體制機制創新方面,推出對各縣(市、區)出境斷面實施足雙月考核辦法、定期發布九設區市空氣質量日報與預報、將環保在地方官員績效考核中的比重由原來的2%提升到10%、開展“清水藍天”專項執法行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