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奉獻的志愿者 嚴振輝是集美大學文學院學生,也是一名經驗豐富的青年志愿者。此前,他就服務過廈門國際馬拉松賽、“9·8”投洽會等大型活動。今年1月,廈門會晤志愿者開啟招募,他第一時間報了名。像他一樣熱烈響應的青年學子,超過3萬名。 “經選拔,2000多名優秀青年脫穎而出。”共青團廈門市委宣傳部部長趙秋喜說,志愿者大部分來自廈門大學、華僑大學等,此外還有部分北上廣等地以及金磚國家、東南亞地區的國際志愿者。“嚴振輝同學,祝賀你成為一名廈門會晤志愿者!”5月初,嚴振輝拿到志愿者通知書時,格外激動。 8月25日,廈門會晤志愿者出征儀式舉行。近3個月專業系統的培訓,志愿者們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得到顯著提升。他們熟悉市情、擅長溝通,即使是沒人注意的時候,依然保持著良好的儀態。“我希望在廈門會晤志愿服務中,幫助與會代表們更好地了解中國,了解福建和廈門。”嚴振輝說。 另外,據了解,廈門共有50.5萬名注冊志愿者,各行業、企業、社區活躍著白鷺志愿聯盟、交通“小黃帽”志愿服務聯盟、思明城市義工協會等組織。他們將在提供咨詢便民服務、維護交通秩序等行動中,用一抹“志愿紅”為廈門會晤添彩增色。 文明禮儀的守護人 文明是廈門的底色,也是廈門最美的風景。在廈門市領導看來,廈門會晤既是向世界展示美麗廈門的重大機遇,也是對文明廈門的全面檢閱。因而,要引導市民全民參與,努力推動文明創建工作再上新臺階。 吳兆磊就是一名參與者。2008年到國家電網廈門供電公司工作的他,自稱是“半新不舊”的廈門人。“以前看到一些駕駛員在斑馬線上不讓行人,我會拿起手機拍下這些不文明行為,然后在微博上發給交警部門。”他說,現在廈門正在積極推行斑馬線前禮讓行人的志愿活動,“紅馬甲”“小黃帽”在交警的帶領下引導交通,勸導機動車司機禮讓行人。 “垃圾多、危害大,分類擺設人人夸。綠廚廚、紅危危,餐廚垃圾單獨放,有害垃圾別亂拋……”在廈門,許多居民會朗誦著這首童謠對垃圾分類。數據顯示,截至7月底,島內兩區生活垃圾分類達標小區已達1072個,居民的垃圾處理意識明顯提高。 其實,禮讓行人、垃圾分類、禮儀迎賓的文明景象,在廈門俯仰可拾。公共文明行為,成為廈門人浸潤到骨子里的一種習慣,融入城市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