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隨著移動通信業務的普及和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昔日大街兩旁的公用電話亭已經如昨日黃花,風光不再,在許多城市的發展中其被邊緣化也已成為不爭的事實。然而,那些公用電話亭往往是政府投入建造的,平白無故地任憑它們走進歷史,讓其荒廢,確實是一種資源浪費。公用電話亭前路在何方、如何轉型,怎樣讓它們繼續成為城市文化的一張名片,直接考量著政府管理部門的執政智慧。
正因如此,上海徐匯區計劃和上海電信合作,在保留公用電話亭原有外形和通話功能的基礎上,加入閱讀元素和智能觸摸屏,把傳統的電話亭改造成“悅讀亭”,以此對接上海智慧城市建設,推進書香社會的“綠樹成蔭”,無疑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新聞中講到,目前該區已設計出6種主題“悅讀亭”,包括借書亭、閱讀亭、電子亭、漂流亭、名人亭和一本亭。
無論是“借書亭”還是“名人亭”,無論是“電子亭”還是“一本亭”,都是對原有公用電話亭的資源利用的再升級, 特別是因能充分發揮區域內公用電話亭的數量優勢和地理位置優勢,對營造閱讀氛圍,推進全民閱讀大有裨益。雖說目前還未走出深閨,但美好的前景無疑是值得期待的。
一個城市的精神品位需要文化來積淀,而文化積淀最外化的形式就是,需要有許多方便快捷的閱讀場所,只有這樣才能給城市帶來書卷氣息,這樣的城市才能成為文明高地。上海徐匯區對本來邊緣化的公用電話亭進行改造和升級,將其打造成為“悅讀亭”,讓其成為市民接受文化熏陶的驛站,應該說是全國公用電話亭轉型的樣板,值得各地借鑒與復制。
閱讀是一個長久的文化工作,對涵養一個民族的品質有重要意義。全民閱讀需要龐大的公共文化資源去支撐與保障,如果說各地的公共圖書館是支撐全民閱讀的主體骨架,那么,諸如“悅讀亭”“讀書沙龍”等就是一條條毛細血管。徐匯區即將推出的“悅讀亭”,毫無疑問也能給地方執政者以啟發,比如在許多城市盤活閑置場所、建筑的時候,應該立足城市文明的遞進、文化的發展,多建設一些方便市民閱讀的“方寸之地”,這樣,才能將“讀書讓城市有品位、讓生活更美好”不會成為虛妄之語。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