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8月24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黃如飛 通訊員 張俊毅)“城中有林、城中有花、城中有湖。”這樣的城市規劃愿景,在漳州中心城區“五湖四海”建設藍圖上,只是抽象的區塊分布,而在漳州市民眼里,則是邁出家門口就能呈現在眼前的美麗景致。
“一個廣場變成一個大花園,好像就是轉眼間的事,很贊!”正在一大片波斯菊面前給孩子拍照的市民盧小瑩,言語間透著驚喜。事實上,“轉眼間”“一天一個樣”這樣的話語,近年來常常掛在市民嘴邊。
近年來,漳州市緊緊圍繞打造“田園都市、生態之城”的發展定位,堅定不移地走生態發展之路,通過深入開展“抓生態比城鄉環境”活動,著力改善提升生態環境,做好做大“生態 ”文章,“看得見風景、摸得到幸福、載得動夢想”的富美新漳州正闊步走來。
“三鐵治污”惠及民生
九十九灣,自古就是漳州市水路運輸的重要通道。隨著歲月的變遷,這里也曾經歷河道淤積、水體污染的黯淡時光。經過持續綜合整治和提升,河暢、水清、岸綠、景美、業興的“閩南水鄉”風情重現世人眼前。
九十九灣的蛻變,是漳州市強力推進環境整治提升的縮影。吸進肺里的空氣、喝進胃里的水,才是最大的民生。以鐵的決心、鐵的措施、鐵的紀律,全面提升氣質、水質、土質,今年以來,漳州市有力推進“三鐵治污、提升三質”專項整治。一場從水里到岸上、從大氣到土壤的環境整治提升戰役在漳州市全面打響。
“三鐵治污”讓漳州市越發清新亮麗,生態優勢進一步鞏固彰顯,今年上半年,九龍江流域(漳州段)Ⅰ~Ⅲ類水質達標率為100%,縣級和市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均為100%,全市空氣質量優良率為94.4%。
“五湖四海”加快建設
由碧湖、西湖、西院湖、九十九灣湖、南湖和荔枝海、香蕉海、水仙花海、四季花海組成的“五湖四海”項目,和九龍江畔“百花齊放、百樹成蔭”綠化工程,作為中心城區生態環境提升的兩個重點項目,正被加快推進。
作為“五湖四海”規模最大的項目,規劃總面積7380畝的西湖生態園,做足水文章,力圖成為漳州市的海綿城市、綠色城市、智慧城市樣板區。西院湖生態園一期工程,目標成為集城市防洪排澇、生態保護和旅游休閑等功能于一體的“城市綠色海綿體、市民多彩聚集地”。南山文化生態園,湖光山色與古寺古橋交相輝映的秀美風光已初見雛形。碧湖生態園夜景改造、綠化提升已完成,九十九灣湖閩南水鄉示范段一期也初見成效。
“四海”煥彩,你追我趕。在龍文區迎賓大道邊,占地約400畝的英橋花海基本完工。一個與特色花卉苗木產業相結合,集休閑旅游、花卉苗木展示、農業體驗和科研實驗于一體的“花海經濟帶”即將問世。龍江南路景觀提升工程,以“疏林草地、景觀花帶”為目標,將把龍江南路沿線裝扮成疏密有度、簡約大氣的城市流動風景線。除“四季花海”外,香蕉海故里游覽區、荔枝海、水仙花海等項目正加速推進。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