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三個多月來,在福建省晉江市羅山街道的愛心早餐點,每天都有人免費提供肉包、饅頭、豆漿、油條等,許多環衛工、園林工和特困群體從中受益。這一善舉正吸引越來越多的熱心人士加入。(8月21日《福建日報》)
毫無疑問,這些由愛心人士免費提供的愛心早餐,飽的是那些環衛工、園林工和特困群體的肚子,溫暖的卻是整座城市的市民,傳遞出整個城市的體溫。
現實生活中,往往很多人的小善心、小善舉因為得不到善待或被人誤解,沒有堅持多久就嗄然而止。當有人因為扶起老人被誤解,當有人救起落水兒童得不到家屬感恩,當有人路見不平一聲吼得不到應有的認可,當我們的愛心在付出時得到的卻是一片猜忌聲時,我們往往會陷入徘徊當中,甚至開始迷惘于自己愛心的初衷。
晉江市愛心早餐操辦者張愛民先生是一家飯店的老板,自小貧寒,對于苦日子深有體味,今年勞動節當天,他與家人商量后,決定每天拿出300元,為附近的環衛工提供早餐。為了節省開支,惠及更多沒有早餐的群體,他干脆自己做。他的善舉帶動了身邊的員工義務加入,一傳十,十傳百,許多張愛民都不認識的人,也加入愛心隊伍。
愛心和善舉真的會傳遞。
善舉無論是受熱捧還是受到冷落,其實,都應該報以熱烈的掌聲,應該為其出謀劃策,多些支持和理解。畢竟,愛心需要你我扶持,愛心更需要愛心去澆灌,唯有如此我們的社會才會處處蕩漾著愛意,人與人之間才會變得溫暖,才會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愛心公益活動當中,才會有更多需要幫助的人獲得幫助。
當然,愛心人士也應該注意方式方法,要思索此種行善行為是否被社會認知,畢竟社會環境復雜,落魄之人很難相信會有如此好心之人給自己派出送免費餐;在對困難群體施以愛心時,應該盡可能充分考慮到受助者內心依然駐著個叫“自尊”的東西。
所以,在為愛心早餐點贊的同時,筆者建議施善者與當地愛心公益團體、志愿組織進行聯系,多渠道、多平臺進行愛心擴散,既取得社會認可和擴散,又讓自己的愛心得以轉達到需要幫助的群體。最主要的是通過這些互動,讓愛心團體、個人之間互通有無,整合有效資源,使愛心善舉得以善待、發展,成為城市里的一盤精神食糧,讓城市的每一個角度都蕩漾著的濃濃的愛意。(泉州市委文明辦 謝曉剛)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7-08-23移風易俗共建共創 崇德尚儉文明同行 ——臺江區舉辦移風易俗主題實踐活動
- 2017-08-23福州行人司機文明出行意識提高 不禮讓現象少了
- 2017-08-23臺江:移風易俗共建共創 崇德尚儉文明同行
- 2017-08-22晉江市領導帶隊檢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
- 2017-08-22思明“文明微行動”走進前埔南 共同扮靚家園
- 2017-08-22微矩陣丨倉山:移風易俗除陋習 文明創建樹新風—各鎮街召開移風易俗部署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