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宣部、教育部、財政部、文化部出臺《關于戲曲進校園的實施意見》,明確到2018年,爭取實現全國所有大中小學每個學生每年免費欣賞1場優秀戲曲演出;到2020年,戲曲進校園實現常態化、機制化、普及化,基本實現全覆蓋。
讓戲曲進校園意義重大是不言而喻的,但戲曲進校園容易,要“留”在校園卻不簡單。因為戲曲的表演比較“拖沓”,而且唱詞晦澀,很多人覺得無法欣賞、看著會睡著,對年輕學生缺乏吸引力。說到底,這還是因為缺乏戲曲素養。因此,亟需提升學生欣賞戲曲的能力,使其懂得戲曲的基本常識,領略其中的魅力。
無疑,如何讓戲曲“留”在校園,才是“戲曲進校園”重中之重。這就要求我們在教育熏陶時,應該“以生為本”,拿出切實的措施盡快讓學生進入“角色”,吸引學生,留住學生。如果只在外圍蜻蜓點水、淺嘗輒止,或停留在校園活動等淺表層面,就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有“冷場”或“閉幕”的隱憂。因此,要多創造條件多讓學生參與到普及戲劇的活動中去。
那么,如何才能讓戲曲“留”在校園,進入學生心中呢?一是選定一種戲劇的校本教材作為地方選修課程。比如地方戲,可以根據每個學生不同成長階段的不同需求,編寫科學的教學材料,設計合理的教學方案,并納入考試要求。二是培訓戲曲師資,聘請校外戲曲藝人擔任輔導員,建立以區為單位,組織教育教學團隊,統一管理,分散教學。三是成立校園戲曲社團、用戲曲的形式表達校園生活等,讓學生親身參與表演,以此實現戲曲進校園的常態化、持久化。四是政府拿出專項資金作推進戲曲進校園的活動。
文化傳承,后繼有人;文化自信,從小抓起。“戲曲進校園”是弘揚傳統文化、實施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舉措,它不僅豐富了校園的文化生活,從小給學生以人文熏陶,而且培養了未來的觀眾,還為學生藝術才華的發展創造必要的氛圍和多樣的選擇空間。相信假以時日,“生旦凈末丑”能覓得更多知音,永“留”校園。(涵江區委文明辦 陳志平)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7-08-23移風易俗共建共創 崇德尚儉文明同行 ——臺江區舉辦移風易俗主題實踐活動
- 2017-08-23福州行人司機文明出行意識提高 不禮讓現象少了
- 2017-08-23臺江:移風易俗共建共創 崇德尚儉文明同行
- 2017-08-22晉江市領導帶隊檢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
- 2017-08-22思明“文明微行動”走進前埔南 共同扮靚家園
- 2017-08-22微矩陣丨倉山:移風易俗除陋習 文明創建樹新風—各鎮街召開移風易俗部署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