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被“共享”轟炸,國人比較早知道的共享估計就是共享單車,接著出現共享雨傘、共享膠囊床、共享汽車、共享籃球等等。那么中國進入了共享時代了嗎?不,我覺得現在說“共享時代”為時過早,不如戲謔說“經濟時代”更貼近。
為什么呢?大家別忘了這些共享服務的提供方是誰?他們的出發點是什么?先看看這些共享產品的現狀:以共享單車為例,自出它橫空出世后,眾人紛紛伸手分一杯羹,眾多運營商都相繼推出同類自行車,網友總結說有紅的、黃的、白的、黑的、紫的,都湊夠彩虹顏色了,在不創新就沒有顏色用了。共享單車的設計初衷是解決城市公交站到地鐵的最后一公里路程,顯而易見的是為了便民。在實際使用中,發現共享單車的使用者年輕人占的比重較多,這和單車使用需要特定的手機APP有關。共享單車剛剛投放的時候,每個城市都是以歡迎的姿態接受,發的新聞都是“一元騎車就要到某某地了”、“某地終于也有共享單車”了,但隨著新鮮勁過去后,人們發現了共享經濟的暴露的弊端。首先是單車的損壞率變高,有人說這是質量問題、有人說這是素質問題,這個討論的話題變成了全社會共同討論的焦點。這里還沒討論完,又有新觀點說:共享經濟實際上是占用公共資源謀取私人利益。人們才恍然大悟,對啊,隨處停放的車阻礙了人行道,有的堆成小山,不僅不方便使用,還丑化公共環境。于是城管開始把違停的車輛拉車,讓運行商來拿走,同時教育一番:有的小區、大院寫出通知禁止共享單車入內;有的城市叫停新投放的單車。人們還在煩亂這些單車時,新聞一出來,又擔心錢的問題了。原來才幾個月時間就有投資方倒閉、跑路的了,單車的押金無法收回,為了騎幾次車就去了一百多塊,算算成本,這那有合算?
我們常說“無利不商”,雖說是一種貶義色彩,但是這也是商業的出發點。共享經濟的窘迫在于運營商資質不平均,參差不齊,想掙“塊”錢,自己也知道這些產品并無法帶來效益,掙的只是融資的錢。就是因為這種出發點,運營方沒有考慮產品質量、沒有考慮后續維護、沒有考慮協調共享商品與公共空間的矛盾問題,只是草草的不完善的產品投入市場,民眾當然能明顯感覺到用意不善,所以才會爆發出一系列后續問題。
所以現在來看,共享時代的來臨還為時過早。先不說國民素質問題,因為在號稱高素質的歐洲,我們中國也投放了共享自行車,也同樣出現了自行車丟失、鎖被破壞、隨意堆放的情況。當當就運營方主體就是重要的一項,可以說是問題的根源。是否少一些功利,帶一下公益?是否政府牽頭呢?是否在政府的規劃下,嚴格把關共享產品的投放資質呢?我覺得這些都是可以一步步完善的地方。(梅列區委文明辦 魏珍珍)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7-08-18微矩陣丨武平:全力打造“文明武平?半月戲壇”文化品牌
- 2017-08-184900名志愿者助力城市建設管理 共創文明福州城
- 2017-08-18在持續推進文明城市建設中表現不力 今年第七批單位被掛牌警告
- 2017-08-17閩清縣領導帶隊督查文明縣城創建工作
- 2017-08-17泉港區部署2017年中小學校文明校園創建工作
- 2017-08-17臺江區召開“五好文明家庭”、“最美家庭” 表彰大會暨“最美家庭”故事分享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