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脈挑刺”是創城“活力源泉”
在創建文明城市的過程中,廈門市民提出了對優美環境、優良秩序、優質服務、文化生活和民生保障的五方面期待。既然有期待,就需要有人來為美好期待“把脈挑刺”。國網廈門供電公司職工吳兆磊2008年來到廈門工作,自稱是“半新不舊”的廈門人,在他眼里,挑刺身邊的不文明行為早已是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中國文明網》)
創建文明城市需要“活力源泉”,活力助力創城生機勃勃;源泉滋潤創城萬象更新。活力源泉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不是領導決策出來的,廈門的經驗告訴我們,活力源泉來源于“把脈挑刺”。
誰來“把脈挑刺”?人民。創城是為了人民,人民是創城的主人。創城的根源在人民那里。群眾是把脈挑刺的主人。一個城市能夠調動起群眾把脈挑刺的積極性了,那么,這個地方創建文明城市就有了成功的可能,有了打造人民幸福感的可能。廈門做到了,在人民眼里,挑刺身邊的不文明行為早已是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如此“挑刺”,必然讓城市的“刺”越來越少。
“把脈挑刺”后怎么辦?直面對待,拔刺栽花。吳兆磊說,“但是仍然有一些駕駛員在斑馬線上‘橫沖直撞’,我就會拿起手機拍下這些不文明行為,然后在微博上@交警部門和媒體。”而相關部門呢?對于這些“刺”毫不回避,也不拖延,而是想盡辦法拔刺栽花,正是這樣的精神,在現行96部地方法規中,涉及社會文明建設的達81部;“多規合一”改革成為全國樣板;創建176家社區書院,45萬多人次聽課受益;率先實現大病醫保城鄉全覆蓋;逐步實現居家養老服務全面覆蓋……,這些文明之花的背后,無不是除刺的碩果。
其實,人民對創城把脈挑刺本身就是人民參與文明城市創建的過程,相關部門拔刺栽花就是文明創建的具體過程,兩者相輔相成,人民的希望就是文明城市創建的方向,這樣的文明城市創建必然助力城市更美麗,人民更幸福。(泉州市委文明辦 殷華尚)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