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8月11日訊(通訊員 林起煌 黃圣潔)8月6日,周日早上9時,像往常一樣,大田縣均溪鎮大道山村衛生服務站站長、黨員鄭占畢帶著藥箱準時來到鴨蛋山敬老院,開始為老人們做每月的健康體檢。按照大田縣農村黨員積分制管理規定,鄭占畢的這種長期奉獻服務符合縣黨員積分管理制度中的“積極參加公益事業”要求,能夠積2分。
“農村黨員積分管理制度”是大田縣在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實施的創新內容之一。近年來,大田縣通過規范制度、創新形式、強化考評,創新“三會一課”載體,增強“三會一課”實效。
互聯網已經逐漸深入到人們生活的每個角落,該縣用好網絡載體,深耕“微”陣地,利用微信公眾號和微信群搭建微課堂,把新興媒體融入“三會一課”,新建黨員干部QQ群、微信群、微信公眾號等,開辟“掌上課堂”、建立“指尖黨支部”,通過深入開展“微會議”“微黨課”等學習教育活動,促使“三會一課”線上線下、網內網外互聯互動。實現微平臺黨員全覆蓋,即便是流動黨員、退休黨員也能通過指尖輕松連接支部、黨委。據大田縣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大田面向全縣黨員創建微信公眾號“大田黨員先鋒號”,并將二維碼印制在筆記本、學習資料、文件上,掃一掃即可關注。該公眾號開設“高層聲音”“系列講話”“黨章黨規”“時代風采”“基層動態”等10余個欄目,讓廣大黨員隨時隨地瀏覽黨建資訊,了解黨建知識,接受黨性教育。
讓黨組織活動生動起來、活躍起來,是大田縣努力突破的另一個問題。大田縣創造性地將黨內組織生活與社區家長學校大講堂緊密結合,讓社區黨支部在職黨員、離退休黨員、居民黨員從“課桌后”走向“講臺前”,變“念文件”為“趣味學”,變“單向灌輸”為“雙向互動”,讓黨員干部有更多的“參與感”。縣里探索推行了“1+3+X”的黨員教育管理模式,即精心設計一個活動主題,組織黨員扎實抓好集中學習、誦讀黨章、交納黨費三個規定動作,結合實際開展若干項自選動作,推動黨員干部真學實做、知行合一。目前,全縣開展主題黨日活動512次,參加黨員24312人次。
如何將學習教育的成果轉化為黨員做的動力?縣委組織部引導基層黨組織建立“學、做”量化積分和全程記實制度,將參與“三會一課”規定動作列入黨員積分制的“必修”學分,并擴大積分外延,將參與公益事業、助推精準扶貧等事項列入黨員積分制“選修”學分。同時,將黨員“學、做”積分情況與民主評議黨員、評先評優等相掛鉤,作為黨員民主評議等次、表彰先進等的主要依據,營造了比“學”比“做”的良好氛圍。縣里還以開展“設崗定責”“黨群致富鏈”“日進一線、夜訪農戶”“周二流動服務站”為載體,把做合格黨員“四講四有”標準細化為服務群眾、發展生產、扶貧攻堅等方面的具體要求,依托“三會一課”平臺組織黨員干部領崗、踐諾、履責,將做合格黨員的要求體現在工作生活實踐中。
![]() |
![]() |
責任編輯:孫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