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謝禮讓車輛是對文明秩序的善意回應
近日,《湄洲日報》在頭版刊發了《小車斑馬線前禮讓 老人脫帽鞠躬致謝》一文,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老人和司機的文明行為,讓許多市民為之感動,滿滿的正能量溫暖莆田城。
我國《交通法》明確,機動車行經人行橫道時,應當減速行駛,遇行人正在通過人行橫道,應當停車讓行,這是每一個駕駛者應具備的最基本駕駛道德,是每個駕駛者必須遵循的駕駛底線。但在實際中,這條法規卻被廣大司機朋友從頭腦中過濾掉了,“車不讓人”的行為不乏其人,在路口分秒必爭更是尋常事。
文明連著你我他。隨著機動車數量的不斷增長,提高司機的文明駕駛意識變得刻不容緩。作為文明創建的見證人,每一位市民都應當友善待人。不僅司機應當遵守交通規則,禮讓行人,而且行人也應當體會司機的難處,文明出行。當川流不息的車輛在斑馬線前停一停,司機伸出手示意讓行人先行,此種“讓”,讓出的是法制意識,讓出的是道德精神,讓出的是風度涵養,提升的是一個城市的品位。當行人向司機主動致謝的時候,體現出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溫情與理解,反映的是一個城市的文明高度。
據悉,老人在斑馬線上向禮讓的駕駛員致謝視頻被人民日報、人民網、央視新聞、中國新聞網、南方都市報、澎湃新聞、鳳凰新聞等“兩微一端”媒體轉載,目前點擊量達1862.7萬次。這也很好地宣傳了美麗莆田的新形象,凝聚起強大的正能量。
車輛禮讓行人,是汽車社會交通文明的一個標志。發生在莆田的老人致謝禮讓行人的車輛,就是這樣一種無聲但又有力的文明力量,是行人在構建文明出行秩序中的“主動出擊”和善意回應,為有溫情有秩序的文明出行助力,是對一個城市文明“飛躍”的最好褒獎。(涵江區委文明辦 陳志平)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相關新聞
- 2017-08-10文明創建進行時:做好加減法 扮靚美麗莆田
- 2017-08-09文明城市創建 志愿者在路上
- 2017-08-09西安村接受全國文明村鎮創建工作實地考評
- 2017-08-09浦城縣公安局交警大隊積極組織駕校學員開展文明交通志愿者活動
- 2017-08-09鼓樓區開展慰問文明交通勸導志愿者活動
- 2017-08-09福清市委王進足書記帶隊督導檢查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