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平象湖舉辦紅色文化節
紅四軍前敵委員會指揮部舊址達道堂
漳平象湖楊美村的“紅軍留款信”
出擊閩中紀念館
如今的象湖集鎮顯露新顏
東南網8月9日訊(福建日報全媒體記者 唐亞新 通訊員 陳曉霞 黃福權 文/圖)
破“會剿”,七月分兵馳騁漳平
與閩西紅土地其他縣市一樣,位于閩西、閩南交界處的漳平在革命年代,同樣扮演過重要角色。尤其是出擊閩中一役,漳平成為紅軍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節點城市。日前,記者前往漳平市象湖、永福等地,探尋這段光輝歷史。
“1929年,紅四軍三打龍巖城后,以龍巖、永定和上杭等地為中心的閩西革命根據地初步形成。”漳平市黨史專家戴革平介紹說,這一時期,軍閥混戰基本告一段落。也正是在此時,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決定調動閩粵贛三省軍隊對閩西紅色根據地發動大規模“會剿”。
面對數倍強敵的圍困,為粉碎敵人“會剿”的軍事計劃,當年7月8日,紅四軍前委根據敵強我弱的形勢和紅軍游擊戰爭的戰略戰術,初步提出打破一面找出路的“七月分兵”計劃。
據1929年8月的《中共福建省委給閩西特委前委巖委信》一文顯示,當時前委認為:此時東江、贛南皆不能去,只有留在閩西,敵來當相抗對付,現在分兵在永定、龍巖、上杭、長汀、連城之一部發動群眾的斗爭,造成赤色區域之勢力割據,敵來當打破一面找出路。
“這體現了敵變我變,沉著應對的軍事策略。”戴革平介紹說,然而,三省“會剿”敵部集結重兵,急速推進,這也使得敵情隨之改變。針對這一情況,7月29日,朱德、陳毅火速趕到上杭蛟洋文昌閣,會同正在參加中共閩西一大的毛澤東、鄧子恢、張鼎丞等一起,商討應變退敵之策。前委書記陳毅主持召開了前委緊急會議,修改原來的軍事計劃。
據黨史記載,會后,決定紅四軍兵分兩路,一路由第四縱隊留守閩西,縮小目標,一路由第一、二、三縱隊離開閩西,向閩中出擊,分散敵人力量。同時,會上還確定陳毅赴上海向中央匯報工作,前委書記暫由朱德代理,毛澤東則轉移到鄉間養病,繼續指導地方工作。隨后,根據敵情發展,前委在早康會議上,制定了實行分兵游擊的具體方案,“決定二、三縱隊和軍部向漳平開,一縱隊(包括四縱隊)留在閩西散開”。
“紅軍這時也分成兩支隊伍,毛澤東率領一支留在閩西騷擾敵軍,朱德率另一支展開大規模牽制戰,深入敵區,直到沿海,以切斷敵軍主要補給線,至少要壓迫福建軍隊離開蘇維埃根據地。”1937年,朱德在接受美國記者史沫特萊采訪時,這樣回顧這段歷史。
8月3日,朱德率紅四軍第二、三縱隊從龍巖白沙向寧洋進發,開始出擊閩中的軍事行動。次日,寧洋縣城(今漳平市雙洋鎮)解放。8月7日,紅四軍第二、三縱隊沿雙洋溪分兵兩路揮師南下漳平縣城。8日,紅軍攻占漳平。
據龍巖市委黨史研究室編撰的《閩西人民革命史》一書記載,進城之后,紅軍在朱德的帶領下,廣泛開展宣傳和組織工作,并幫助建立了漳平縣工會辦事處、縣農民協會、婦女會等革命團體和漳平縣城防第一赤衛隊等紅色革命組織。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7-08-09集美區召開文明創建工作點評會 凝聚五點共識
- 2017-08-08集美區召開文明創建工作點評會 凝聚五點共識
- 2017-08-08保護母親河 共創文明城——倉山區啟動“河小禹”專項行動
- 2017-08-08保護母親河 共創文明城——倉山區啟動“河小禹”專項行動
- 2017-08-08保護母親河 共創文明城——倉山區啟動“河小禹”專項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