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文化遺產保護 提供法律保障 福州不愧為“有福之州”,僅老祖宗留下的歷史文化街區便有三處,除了三坊七巷,還有朱紫坊和上下杭。 華燈初上,霓虹閃爍。位于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的三捷河畔格外熱鬧,入口處的三捷河廣場,有懷抱吉他的民謠歌手唱給你聽,沿岸已有多家酒吧試營業,為人們休閑提供了又一個好去處。 據了解,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保護修復現已完成相關文保、歷史建筑項目保護修復,以及上杭路、隆平路北段、三捷河等的景觀改造。 福州市歷史文化名城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凌敏告訴記者:“歷史文化街區是城市記憶的重要載體,既承載著城市的過去,也為城市的發展提供深厚的文化積淀。如何貫徹習總書記的‘把老祖宗留下來的文化遺產精心守護好,讓歷史文脈更好地傳承下去’的指示精神,立法保障是關鍵。目前我市已制定了《福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福州市三坊七巷、朱紫坊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管理辦法》和《福州市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文化遺產保護管理辦法》等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為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提供了堅實的法律保障。為加強我市歷史建筑保護,目前我市正在制訂《福州市歷史建筑保護管理辦法》。” 據介紹,近年來我市本著對歷史高度負責的精神,不斷加大人力、財力、物力投入,先后投入100多億元,全力推進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街區和文物保護各項工作。 持續加大文物保護力度 福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文物資源極為豐富。“我們將持續加大文物保護力度。”昨日,市文物局局長吳聿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如是表示。 提升文物級別是加大文物保護力度的一個有效辦法。近期市名城委在建筑調查中發現,位于倉山義序的明代建筑群十分有特點,如其中的浦口8號建筑平面布局較大,用材少,工藝簡單樸素,極少裝飾,堪稱明中期普通民居的代表;祠堂街18號內為數不多的雕刻件件刻工精美,年代及藝術價值較高;倉前道14號東側宅的精華在一進主座,其建筑平面布局較大,屋面低矮,內部裝飾構件少,符合明代較代早期的特征,歷史價值較高。 吳聿建告訴記者:“調查中發現的這幾處明代建筑物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貝,讓我們驚喜交加,雖然之前沒有列入文物建筑,但市政府已上報,直接申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若申報成功,在文物級別上可是連升四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