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我們就有尊師重教、崇智尚學的優良傳統。今天我們重申感念師恩,既是延續優秀傳統文脈的需要,也是引領社會風尚的需要。
念好“廉清”二字決。師恩,是一個屬于儒家社會的文化語境。有人認為,今天教師拿工資,學生交學費,教師成為了一種職業,沒有多少情意和情義的聯結與維系。此言差矣!事實上,很多教師不僅僅是把教書育人當做一種職業,而是一種事業來用心干,在這個過程,很多優秀教師并不止于“傳道授業解惑”,而是付出了遠遠超過其正常工作的時間、精力、強度,傾注非常大的心血。作為學生學業有成,對授業恩師心懷感恩,是人之常情。感念師恩,要倡導師道益廉,學涯益清的師生關系,反對燈紅酒綠、觥籌交錯的無趣世風,特別是要集中整治當下頗為流行的“謝師宴”不正之風,積極倡導文明健康的感念師恩新方式,大力倡導學生用發短信、打電話、發郵件等簡樸、節儉、文明的方式表達感恩之心,開展“一杯清茶表謝意”、“一張合影作留念”、“一張賀卡送祝福”等形式多樣的有益活動,營造健康、文明、向上的良好氛圍。
念好“公益”二字決。我們倡導志愿服務、公益事業的良好社會環境,任何向上向善的行為,都可以轉化為回報社會的良好風尚。對此,不妨把感念師恩的美好動機,轉化為幫扶貧困學子的向上向善公益活動。當下,在鄉村仍有很多的貧困學子上不起學,不妨以“感念師恩”名義,開展結對幫扶,在條件好的學校、地區,通過開展志愿活動募集公益資金,用于幫扶資助困難學子。這樣一來,使感念師恩從狹隘的個人感恩上升到回報社會、奉獻社會的公益感恩,更有助于弘揚正能量。
念好“規矩”二字決。“做你一天老師,一輩子都要鞠躬執弟子禮,這是規矩”。在古代有非常嚴肅的拜師禮,拜師禮便是立規矩、樹學風,當下,隨著教育制度的深化改革,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使傳統的師生關系中師者處于絕對權威地位,漸漸地轉化為一種平等的教學相長的理念模式,特別是一些高等院校,學生與教師處于一種亦師亦友,甚至是一種合作關系。這些新情況,讓師生關系多了新變化,也讓傳統的師生規矩日漸式微,但無論怎樣變化,教師對于學生的開啟學生智慧,陶冶學生情操,引導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的作用依舊是第一位的,注重傳承拜師學藝的老規矩,雖不必糾結于形式,但“無規矩不成方圓”,樹立良好的規矩,對于校園紀律、學風、學紀都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對此,就要通過“教師節”等大型尊師重教活動,增強學生的禮儀教育,樹立好新時期的師生規矩。
感念師恩念好“六字決”,就是在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和傳統美德,就是讓一代又一代年輕人成為實現我們民族夢想的正能量。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